虎皮

詞語解釋
虎皮[ hǔ pí ]
⒈ ?老虎的皮。
⒉ ?講席的代稱。語出《宋史·道學(xué)傳一·張載》:“﹝張載﹞嘗坐虎皮講《易》京師,聽從者甚眾?!?/p>
⒊ ?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。
⒋ ?冠名。
⒌ ?荔枝的一種。
引證解釋
⒈ ?老虎的皮。
引《左傳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胥臣 蒙馬以虎皮,先犯 陳 蔡?!?br />《禮記·曲禮上》:“前有士師,則載虎皮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若見前有兵眾,則舉虎皮於竿首,使兵眾見以為防也。”
唐 王績 《游仙》詩之四:“照水然犀角,游山費(fèi)虎皮。”
⒉ ?講席的代稱。
引語出《宋史·道學(xué)傳一·張載》:“﹝ 張載 ﹞嘗坐虎皮講《易》京師,聽從者甚眾。”
宋 劉克莊 《沁園春·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》詞:“撤我虎皮,讓君牛耳,誰道兩賢相厄哉!”
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(xué)》:“先生負(fù)山斗之望,抱天人之學(xué),敢撤虎皮而就正有道,愿為假館以矜式大方。”
⒊ ?比喻用以嚇唬別人的一種假象。
引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(guān)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(yīng)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呼別人?!?/span>
⒋ ?冠名。
引唐 李白 《幽州胡馬客歌》:“幽州 胡馬客,緑眼虎皮冠。”
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物部四》:“虎皮,胡冠也。”
⒌ ?荔枝的一種。
引《說郛》卷七七引 宋 蔡襄 《荔枝譜》:“虎皮者,紅色絶大,繞腹有青紋正類虎斑,嘗於 福州 東山 大乘寺 見之?!?/span>
國語辭典
虎皮[ hǔ pí ]
⒈ ?老虎的皮。
引《禮記·樂記》:「倒載干戈,包之以虎皮?!?/span>
分字解釋
※ "虎皮"的意思解釋、虎皮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校園廣播站里面,那些學(xué)長學(xué)姐對(duì)張秋惜的到來顯得無比高興和期待,就差沒有掛出歡迎蒞臨指導(dǎo)工作的橫幅了,她也就不客氣的拉大旗作虎皮。
2.披著虎皮的山羊猛地嚇得渾身顫抖起來,連那只已停下腳步遲疑不前的豺狼都有些莫名其妙。
3.虎皮、虎骨、虎筋、虎肉、虎鞭,血肉模糊,錯(cuò)落有致分布在地上。
4.別看他平常趾高氣揚(yáng),似乎什么事都不怕,但實(shí)際上是個(gè)羊質(zhì)虎皮的人,難當(dāng)此重責(zé)大任。
5.侵略者都是羊質(zhì)虎皮,不堪一擊。
6.大地一片白茫茫,風(fēng)吹雪舞飄飛揚(yáng)。羽絨服裝虎皮帽,雪地行走不畏寒。老人孩子少出門,防止滑倒摔傷身。冬日在家多調(diào)養(yǎng),愿你享受續(xù)精銳。小雪快樂健康!
7.另外一只則是一只長著虎皮斑紋的小貓咪,一張童真的臉蛋,配著那雙眼睛里除了黑色瞳孔外嫩黃色的水汪汪的大眼睛很是漂亮,頭發(fā)一般細(xì)的乳白色胡須把那張小臉襯托的可愛極了。兩只小耳朵內(nèi)部的外側(cè)稀疏的長著一些淡黃色的細(xì)毛。一條毛茸茸的小尾巴甩來甩去的。說不定你從遠(yuǎn)處看說不定你會(huì)把那只小貓當(dāng)成毛絨玩具哩!
8.對(duì)于這種事兒,劉德盛倒是經(jīng)歷了不少,如果對(duì)方是那種好捏好掐的軟柿子,他一般都是拉大旗作虎皮,狐假虎威,如果遇到硬茬,就像今天這樣。
9.雖然他人高馬大,但其實(shí)是羊質(zhì)虎皮,虛弱得不堪一擊。
10.肯定是白鐵衣故意吹噓,扯書院的虎皮做大旗,好讓縣太爺投鼠忌器,不敢再動(dòng)他。
相關(guān)詞語
- lán lù hǔ攔路虎
- pí cǎo皮草
- hǔ shì dān dān虎視眈眈
- bái hǔ白虎
- niú pí牛皮
- yán gàn pí鹽干皮
- fàng hǔ yí huàn放虎遺患
- cǎo pí草皮
- pí cǎo háng皮草行
- lǎo hǔ老虎
- zhòng hǔ tóng xīn眾虎同心
- fāng hǔ方虎
- pí fū皮膚
- èr hǔ二虎
- wú shēng hǔ無聲虎
- yǎng hǔ yí huàn養(yǎng)虎遺患
- tiáo pí調(diào)皮
- pí yī皮衣
- chī mù hǔ wěn鴟目虎吻
- bái pí shū白皮書
- mǎ mǎ hǔ hǔ馬馬虎虎
- dà nǎo pí céng大腦皮層
- hǔ hǔ虎虎
- hǔ fú虎符
- zōng pí椶皮
- lǎo hǔ qián老虎鉗
- pí guà皮褂
- pí hè皮褐
- dì gǔ pí地骨皮
- bái é hǔ白額虎
- xiàng pí shù橡皮樹
- yǎ pí shì雅皮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