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陽

詞語解釋
東陽[ dōng yáng ]
⒈ ?古邑名。春秋魯地。在今山東省費縣境。
⒉ ?古邑名。春秋齊地。在今山東省臨胊縣境。
⒊ ?古邑名。戰(zhàn)國楚地。在今江蘇省盱眙縣境。
⒋ ?古地區(qū)名。春秋晉地。相當今河北省太行山以東邢臺、邯鄲@帶。
⒌ ?古地區(qū)名。戰(zhàn)國趙地。
⒍ ?指漢東陽侯張相如。
⒎ ?指南朝梁沈約。因其曾為東陽守,故稱。
⒏ ?復姓。南朝宋有東陽無疑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邑名。 春秋 魯 地。在今 山東省 費縣 境。
引《左傳·哀公八年》:“吳 師克 東陽 而進,舍於 五梧。”
⒉ ?古邑名。 春秋 齊 地。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。
引《左傳·襄公六年》:“四月,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。”
杜預 注:“東陽,齊 竟上邑。”
⒊ ?古邑名。 戰(zhàn)國 楚 地。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。
引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,其可乎?”
韋昭 注:“東陽,楚 北邑。”
⒋ ?古地區(qū)名。 春秋 晉 地。相當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臺、邯鄲 一帶。
引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二年》:“六月, 荀吳 略 東陽。”
杜預 注:“東陽,晉 之 山 東邑, 魏郡 廣平 以北。”
⒌ ?古地區(qū)名。 戰(zhàn)國 趙 地。
引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:“以 代、上黨 不戰(zhàn)而畢為 秦 矣, 東陽、河 外不戰(zhàn)而畢反為 齊 矣。”
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:“東陽 屬 清河 ;河外, 滹沱河 之外。”
⒍ ?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。《漢書·賈誼傳》:“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。
引絳、灌、東陽侯、馮敬 之屬盡害之。”
顏師古 注:“東陽侯,張相如 也。”
唐 皮日休 《悼賈》:“上既悅而欲大用兮,遭 絳 灌 與 東陽,道既擯兮何明,乃出傅於 沅 湘。”
⒎ ?指 南朝 梁 沉約。因其曾為 東陽 守,故稱。參見“東陽銷瘦”。
引宋 曹組 《驀山溪·梅》詞:“孤芳一世,供斷有情愁,消瘦損, 東陽 也,試問花知否?”
元 袁易 《臺城路》詞:“風流漸懶,但詩惱 東陽,病添 中散。”
⒏ ?復姓。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。
分字解釋
※ "東陽"的意思解釋、東陽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浙江省東陽中學考點也有人作弊,主監(jiān)試上報,考點主考隱瞞不報。
2.東陽千人送別吳連表,追悼會現場,護棺警察偷偷抹淚。
3.保溫包及室內健身產品東陽市家和健身休閑用品廠位于浙中部,東陽市南郊省道邊,到義烏機場25公里,離寧波港口200公里,交通便捷。
4.從兩天前,金庫和大糧倉被盜的消息傳出后,東陽城一時間風聲鶴唳,草木皆兵,連宵禁令都動用了,從早到晚,都有全副武裝的精銳衛(wèi)兵,梭巡在街道上。
5.兩年后,升為了報仇再次踏足閻家,誓助好兄弟東陽坐上宋族當家之位,與恃勢凌人的當家焦玉爭一日之長短。
6.東陽的家里有幾只鵝,其中一只是大名鼎鼎的獅頭鵝。
7.影響中華乃至世界進程的杰出人物,他為中華民族同人民做出了杰出貢獻,留下了輝耀千古的豐功偉業(yè)及精神財富,因此受到人們的崇敬;也正如筑東陽先生所說"他是繼孔子之后中國數一數二的偉人"。
8., 巨坑邊緣處,蜂刺狼王完好無損的站在一塊空地之上,而它的腳下卻躺著兩個遍體鱗傷、氣息微弱的身影,金曉和東陽,都昏迷的躺在那里一動不動。
9.駐守東陽關的川軍腹背受敵,陣地失守,2000多人壯烈犧牲,上黨的東北大門被突破,晉東南無險可守。
相關詞語
- dōng fú東服
- bàn dōng辦東
- dōng guān東關
- lǎo dōng老東
- guān dōng jūn關東軍
- yùn dōng dōng暈東東
- zī dōng資東
- huài dōng xī壞東西
- háng dōng行東
- diàn dōng佃東
- dōng tǔ東土
- lóng dōng龍東
- dài dōng待東
- liáo dōng遼東
- jiāng dōng江東
- yuǎn dōng遠東
- dōng gāng東岡
- qiáng dōng yǐn墻東隱
- lǎo dōng jiā老東家
- hàn dōng zhū漢東珠
- dōng jìn東晉
- tài dōng泰東
- dà dōng大東
- yù xī dōng玉西東
- qí dōng齊東
- xián dōng賢東
- xú hǎi dōng徐海東
- dāng dōng當東
- dōng fù東父
- dōng yuè東岳
- jiǎo jīn dōng lù角巾東路
- zuì dōng fēng醉東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