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bǎi xíng
注音ㄅㄞˇ ㄒ一ㄥˊ
⒈ ?各種品行。
⒈ ?各種品行。
引《詩·衛風·氓》“士之耽兮,猶可説也” 漢 鄭玄 箋:“士有百行,可以功過相除。”
三國 魏 嵇康 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途而同致。”
《舊唐書·孝友傳·劉君良》:“士有百行,孝敬為先?!?br />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幾言諫父》:“妾豈愛一身,誤君百行。”
清 王夫之 《讀四書大全說·論語·陽貨篇四》:“五常百行,何一而不以恭、寬、信、敏、惠行之?五常百行,道也?!?/span>
1.認為,孝順父母,尊重兄長,是為人的根本,是天經地義的至德要道,是百行之本,萬善之先。
2.誠者,圣人之本,百行之源也。
3.一念錯,便覺百行皆非,防之當如渡海浮囊,勿容一針之罅漏;萬善全,始得一生無愧。修之當如凌云寶樹,須假眾木以撐持。
4.誠能體而存之,則眾善之源,百行之本。
5.誠,五常之本,百行之源也。
6.誠能體而存之,則眾善之源,百行之本。出自:宋·朱熹《仁說》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,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,行動美好的根本。
7.誠能體而存之,則眾善之源,百行之本。《仁說》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,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,行動美好的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