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tóng zhì
注音ㄊㄨㄥˊ ㄓˋ
⒈ ?猶同歸。
⒉ ?謂同樣效命。
⒊ ?神態(tài)相同。
⒈ ?猶同歸。
引三國 魏 嵇康 《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“故君子百行,殊涂而同致。”
《晉書·樂志上》:“協(xié)時(shí)正統(tǒng),殊涂同致。”
⒉ ?謂同樣效命。
引南朝 齊 王儉 《褚淵碑文》:“於是見君親之同致,知在三之如一。”
李善 注引《國語》:“人生於三,事之如一。父生之,師教之,君食之;非食不長,非教不智,生之族也,故一事之,惟其所在,則致死矣。”
⒊ ?神態(tài)相同。
引清 曹寅 《北院鶴》詩:“四鶴不同致,翛然神逈超。”
⒈ ?同歸,同一趨向。
引《文選·嵇康·與山巨源絕交書》:「故君子百行,殊涂而同致,循性而動(dòng),各附所安。」
《晉書·卷二二·樂志上》:「協(xié)時(shí)正統(tǒng),殊涂同致。」
⒉ ?一同效命。
引《文選·王儉·褚淵碑文》:「于是見君親之同致,知在三之如一。」
1.在一道清醒的電光中,他意識到自己的心靈承載不起這么多往事的負(fù)重,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憶糾纏如同致命的長毛刺穿心房,不禁羨慕凋零玫瑰間橫斜的蜘蛛網(wǎng)如此沉著,雜草毒麥如此堅(jiān)韌,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氣如此從容。馬爾克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