隸書

詞語解釋
隸書[ lì shū ]
⒈ ?一種漢字字體,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,漢朝的隸書筆畫比較簡單,是漢朝通行的字體。
英official script,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;
引證解釋
⒈ ?漢字字體名。也叫佐書、史書。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。把篆書圓轉(zhuǎn)的筆畫變成方折,改象形為筆畫化,以便書寫。始于 秦 代,普遍使用于 漢 魏。秦 人 程邈 將這種書寫體加以搜集整理,后世遂有 程邈 創(chuàng)隸書之說。
引《魏書·術(shù)藝傳·江式》:“隸書者,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,以 邈 徒隸,即謂之隸書。”
巴金 《秋》二:“五弟, 金冬心 寫的隸書單條哪兒去了?”
⒉ ?正書的古稱。正書由隸書發(fā)展演變而成,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書沿稱隸書的。為區(qū)別于 漢 魏 時代通用的隸書,又稱正書為“今隸”。
⒊ ?指官司刑獄所用的文字。
引章炳麟 《訄書·訂文》:“北宋 之亡,而民日啙媮,其隸書無所增。增者起於俗儒鄙夫,猶無增也。”
國語辭典
隸書[ lì shū ]
⒈ ?書體名:(1)? 篆書的簡化體,創(chuàng)始于秦,通行于漢、魏。早期隸書在字形結(jié)構(gòu)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,稱為「古隸」、「秦隸」;后來筆畫分出波磔,所形成的隸書稱為「八分書」。典型隸書的特點(diǎn)是:起筆逆入,呈蠶頭之形;捺劃收筆挑起,具燕尾之狀。2)?楷書的別名。也作「今隸」。魏、晉至唐使用。
分字解釋
※ "隸書"的意思解釋、隸書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近音詞、同音詞
- lì shǔ隸屬
- lì shǔ歷數(shù)
- lǐ shù禮數(shù)
- lì shū歷書
- lì shù櫟樹
- lí shǔ纚屬
- lǐ shù禮術(shù)
- lì shū吏書
- lì shù吏術(shù)
- lí shù黎庶
- lǐ shǔ禮鼠
- lǐ shū禮書
- lí shǔ邌曙
- lí shǔ犂曙
- lí shū藜菽
- lí shǔ犂鼠
- lì shū麗姝
- lì shǔ吏屬
- lí shū離書
- lí shù離數(shù)
- lì shǔ麗屬
- lí shù梨庶
- lǐ shù理數(shù)
- lì shù力術(shù)
- lí shǔ離署
- lǐ shú里塾
- lí shǔ離黍
- lǐ shù理庶
- lǐ shū理書
- lì shù歷術(shù)
- lǐ shū鯉書
- lì shù瀝述
- lì shǔ栗鼠
詞語組詞
造句
1.太守府的門前,沮授在兩塊紅布上用隸書工工整整地寫上“爆竹辭舊歲,桃符迎新年”。
2.我在日記本上寫他的名字,林喬,林喬,林喬。草書代表他今天很煩躁,隸書代表他今天很平和,行書代表他今天很開心,楷書代表他今天很沉默。唐七公子
3.溫仲和的隸書取法漢隸,尤著力《史晨碑》、《張遷碑》。
4.曉明寫得一手好字,可他總覺得自己還有不足,就邯鄲學(xué)步,一會兒模仿楷書、一會兒模仿仿宋,一會兒模仿隸書,結(jié)果最后寫出來的字成了個“四不像”。
5.曉明寫得一手好字,可他總覺得自己還有不足,就邯鄲學(xué)步,一會兒模仿楷書、一會兒模仿仿宋,一會兒模仿隸書za ojv.com,結(jié)果最后寫出來的字成了個“四不像”。
相關(guān)詞語
- jiǎng gàn dào shū蔣干盜書
- pò tǐ shū破體書
- hòu hàn shū后漢書
- hàn shū漢書
- wǔ sè shū五色書
- děng shēn shū等身書
- shū jì書記
- shǒu shū手書
- jiào kē shū教科書
- jiāo shū教書
- lóng cǎo shū龍草書
- shòu shū受書
- bā tǐ shū八體書
- shū fáng書房
- shí nián shū十年書
- shū kù書庫
- yí shū遺書
- tú shū圖書
- jué mìng shū絕命書
- shū mù書目
- shū fǎ書法
- zhǐ cǎo shū紙草書
- cǎo shū草書
- cáng shū藏書
- shū jiǎn書簡
- jué mìng shū絶命書
- shū xiāng書香
- bái pí shū白皮書
- dà tóng shū大同書
- táng shū唐書
- luán fèng shū鸞鳳書
- tú shū fǔ圖書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