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tǎo yuán
注音ㄊㄠˇ ㄩㄢˊ
繁體討源
⒈ ?亦作“討原”。
⒉ ?探本溯源。
⒈ ?亦作“討原”。探本溯源。
引晉 陸機 《文賦》:“或因枝以振葉,或沿波而討源?!?br />宋 呂陶 《說學送句輔元赴普慈》詩:“沿波而討源,自可見極致;學者不務此,紛紛競非是?!?br />清 沉德潛 《汪大紳<五子說>序》:“既已討原 老 莊 以下諸子,而諸子中於 荀況、揚雄、王通、陳亮、王守仁 五子尤見之親切,嘗作論以推闡之。”
⒈ ?探究事物的本源。
引《文選·陸機·文賦》:「或因枝以振葉,或沿波而討源?!?/span>
1.近日,葉府庫房眾多銀兩不翼而飛,我們沿波討源,發現竟是主公私自調撥。
2., 沿波討源,中國歷史上儒家思想法典化的傾向彰彰甚明,所謂“經義折獄”的法律實踐亦司空見慣。
3.必須占有資料,然后進行周密的分析,沿波討源,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。
4.二百零六、、相關著作和論文,都得竭盡全力搜羅,逐字逐句推敲,對《莊子》微言大義反復咀嚼,對各家注釋和評論仔細甄別,力求在莊學的河谷中披沙揀金,沿波討源。
5.、相關著作和論文,都得竭盡全力搜羅,逐字逐句推敲,對《莊子》微言大義反復咀嚼,對各家注釋和評論仔細甄別,力求在莊學的河谷中披沙揀金,沿波討源。
6.必須占有資料,然后進行周密的分析,沿波討源,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。
7.必須占有資料,然后進行周密的分析,沿波討源,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