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檗

詞語解釋
黃檗[ huáng bò ]
⒈ ?俗作“黃柏”,落葉喬木。內(nèi)皮色黃性寒味苦,可入藥,亦可作染料。
例鮮支黃蘗?!鳌⒒墩\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英bark of cork tree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黃柏”。亦作“黃蘗”。亦作“黃櫱”。
⒉ ?落葉喬木。樹皮淡灰色。羽狀復葉,小葉卵形或卵狀披針形。開黃綠色小花。果實黑色。木材堅硬,可以制造槍托。莖可制黃色染料。樹皮中醫(yī)入藥,有清熱、解毒等作用。
引《樂府詩集·清商曲辭一·子夜歌十》:“黃蘗鬱成林,當奈苦心多。”
《京本通俗小說·錯斬崔寧》:“啞子謾嘗黃蘗味,難將苦口對人言?!?br />元 劉時中 《端正好·上高監(jiān)司》套曲“吃黃不老勝如熊掌” 王季思 等注:“‘不老’應(yīng)是一個字,而且要平聲;故‘黃不老’是‘黃檗’的音轉(zhuǎn)。這是一種落葉喬木,果實如黃豆,可食。”
《古今小說·閑云庵阮三償冤債》:“口含黃柏味,有苦自家知。”
⒊ ?唐 斷際禪師 希運 之別稱。
引宋 陸游 《老學庵筆記》卷十:“保壽禪師 作《臨濟塔銘》云:‘師受 黃蘗 印可,尋抵 河北 鎮(zhèn)州城 東,臨 滹沱河 側(cè)小院住持,名 臨濟?!?br />明 屠隆 《曇花記·祖師說法》:“雖神通變化,不是住頭,恐 黃蘗 砍吾雙足,苦行非圓頓之門,即德行孤高,尚難歇腳。”
⒋ ?寺名。一在 福建省 福清縣 西 黃檗山,唐 僧 希運 出家于此;一在 江西 百丈山,希運 得道于此。
引宋 翁卷 《福州黃蘗寺》詩:“天下兩 黃蘗,此中山是真。”
分字解釋
※ "黃檗"的意思解釋、黃檗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身長七尺,相貌壯嚴,額間隆起如珠;聲音朗潤,意志街澹,聰慧利達,精通內(nèi)學,廣修夕陣,時人稱之為黃檗希運。
相關(guān)詞語
- huáng mù zūn黃目尊
- huáng hǎi hǎi zhàn黃海海戰(zhàn)
- huáng huā黃花
- huáng tǔ dì黃土地
- huáng hé黃河
- huáng xīng黃興
- huáng hūn黃昏
- huáng yī fū黃衣夫
- huáng jīn黃金
- huáng liú lí黃琉璃
- huáng tǔ黃土
- huáng tǔ rén黃土人
- huáng guàn cǎo fú黃冠草服
- yǐn bīng shí bò飲冰食檗
- huáng yè黃頁
- huáng yī黃衣
- èr huáng二黃
- huáng tǔ gāo yuán黃土高原
- huáng cǎo bù黃草布
- bái cǎo huáng yún白草黃云
- huáng zūn xiàn黃遵憲
- huáng gān gān黃干干
- yù yī huáng御衣黃
- huáng tǔ dào黃土道
- huáng jǐng rén黃景仁
- liǔ sè huáng柳色黃
- tǔ huáng土黃
- huáng sè黃色
- huáng tóng zhǐ黃同紙
- huáng xiāng黃香
- huáng niǎo黃鳥
- huáng cǎo xiá黃草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