禁忌

詞語解釋
禁忌[ jìn jì ]
⒈ ?被禁止或忌諱的言行。
例犯皇帝的禁忌。
英taboo;
⒉ ?指醫藥上應避免的事物。
英forbid food;
引證解釋
⒈ ?忌諱;避忌的事物。
引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忠貴》:“貴戚懼家之不吉而聚諸令名,懼門之不堅而為鐵樞,卒其所以敗者,非苦禁忌少而門樞朽也,常苦崇財貨而行驕僭,虐百姓而失民心爾。”
漢 應劭 《風俗通·正失·彭城相袁元服》:“今俗間多有禁忌,生三子者、五月生者,以為妨害父母,服中子犯禮傷孝,莫肯收舉。”
《后漢書·郎顗傳》:“臣生長草野,不曉禁忌,披露肝膽,書不擇言。”
唐 蘇拯 《明禁忌》詩:“陰陽家有書,卜筑多禁忌。”
魯迅 《且介亭雜文·隨便翻翻》:“看一本舊歷本,寫著‘不宜出行,不宜沐浴,不宜上梁’,就知道先前是有這么多的禁忌。”
⒉ ?謂因攝養而避免食用某種食品或藥物。
引北齊 顏之推 《顏氏家訓·養生》:“若其愛養神明,調護氣息,慎節氣息,均適寒暄,禁忌食飲,將餌藥物,遂其所稟,不為夭折者,吾無間然。”
唐 李翱 《韓吏部行狀》:“某疎愚,食不擇禁忌,位為侍郎,年出伯兄十五歲矣。”
明 謝肇淛 《五雜俎·人部一》:“無信庸醫謬方,妄以異功木香等散投之,守禁忌,節起居,慎調護,謹飲食,即兇亦有變為吉者。”
⒊ ?指禁令戒條。
引《后漢書·蔡邕傳》:“至是復有三互法,禁忌轉密,選用艱難。”
《后漢書·楊終傳》:“漢 興,諸侯王不力教誨,多觸禁忌。”
⒋ ?謂禁止。
引魯迅 《書信集·致鄭振鐸》:“這一月來,我的投稿已被封鎖,即無聊之文字,亦在禁忌中。”
國語辭典
禁忌[ jìn jì ]
⒈ ?忌諱。
引《后漢書·卷四八·楊終傳》:「漢興,諸侯王不力教誨,多觸禁忌,故有亡國之禍,而乏嘉善之稱。」
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七》:「俊臣是官家子弟,不曉得江湖上的禁忌。」
英語taboo, contraindication (medicine)?, to abstain from
德語Tabu (S, Sprachw)?
法語Tabou
分字解釋
※ "禁忌"的意思解釋、禁忌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近音詞、同音詞
- jǐn jí緊急
- jìn jí晉級
- jīn jī金雞
- jìn jī進擊
- jìn jǐ進給
- jǐn jī錦雞
- jīn jì津寄
- jīn jì津濟
- jīn jì津際
- jīn jì津漈
- jǐn jí謹急
- jìn jì浸劑
- jìn jí晉棘
- jīn jì衿計
- jǐn jǐ緊擠
- jǐn jì謹祭
- jǐn jí謹疾
- jīn jí筋急
- jīn jì矜懻
- jīn jì斤跡
- jīn jī金齏
- jìn jí勁疾
- jīn jì金偈
- jǐn jī謹僟
- jīn jī巾機
- jǐn jì謹記
- jìn jí進級
- jīn jí巾笈
- jīn jì金鯽
- jīn jī金機
- jīn jī巾幾
- jīn jǐ金戟
- jīn jí矜急
- jǐn jī錦機
- jìn jì進伎
- jìn jī近畿
- jìn jì進計
- jìn jí寖急
- jìn jī進禨
- jīn jī金覊
- jīn jí金籍
- jīn jí禁急
- jīn jí禁戢
- jīn jǐ矜己
- jīn jī金羈
- jīn jì矜忌
- jǐn jì錦罽
- jīn jí禁籍
詞語組詞
造句
1.陳老頭接過銀元塞到懷里,臉上的摺子都笑開了:爺臺放心,小老頭也是半截入土的了,百無禁忌,自然會幫您處置妥當。
2.或許每個女孩子也都經歷過這樣的感情,它并不刻骨銘心,想起這個人的時候既不會恨得咬牙切齒,也不會深情的永志不忘,這個人的名字不是禁忌,而是茶余飯后可以拿來做話題的談資。獨木舟
3.陜北民俗臘八禁忌吃菜,說今兒吃菜明年地里長草,鄭義身為一軍之主要做表率。
4.古往今來,就全球范圍而言,不論是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先進民族,還是發展緩慢的后進民族,在他們的社會生活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內容和形式或相同,或相似,或者完全相反的禁忌習俗。
5.據說,這回郭德綱拿汪洋“砸掛”,還導致了網絡上刮起了一陣砸掛抓哏討論熱,人們積極奉獻口水,比如砸掛禁忌、抓哏注意事項之類的文章比比皆是。
6.崔真實已經成為了公開的禁忌話題,并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韓國國民對單身母親的看法。
7.云田面無表情的坐在旁邊,風旋流則一絲不茍的和楊朝說一些江湖禁忌和勢力格局,偶爾夾雜幾句武林軼事,楊朝不時笑的前俯后仰。
8.在上的應用如果說其他方面的委婉語多數是禁忌,為了避諱和典雅的話,那么政治委婉語則是故弄玄虛,裝腔作勢,甚至歪曲真相,以達到蒙混欺騙聽者的目的。
9.他帶著無限幻想進入到一個由他人組成的光怪陸離的世界,他百無禁忌,一心想著驚天動地。
10.博學長老最重要的工作是保管“禁忌之名卷冊”,這既是氏族歷史的文獻紀錄,也是使氏族聯合一體的圖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