壁壘

詞語解釋
壁壘[ bì lěi ]
⒈ ?舊時兵營四周的墻壁,泛指防御、戒備的工事,現在常指互相對立的事物或界限。
例關稅壁壘。
壁壘森嚴。
英rampart; barrier;
引證解釋
⒈ ?軍營的圍墻。作為進攻或退守的工事。
引《六韜·王翼》:“修溝壍,治壁壘,以備守御。”
《史記·黥布列傳》:“深溝壁壘,分卒守徼乘塞。”
《新唐書·叛臣傳上·李懷光》:“明日, 李晟 會 陳濤斜,壁壘未具,賊大至。”
李光 《河山四律》:“將帥凋零鼙鼓動,四郊壁壘九邊烽。”
⒉ ?借指戰事。
引明 卓爾堪 《招寶山》詩:“幾年無壁壘,估客漸停橈。”
⒊ ?陣容;陣營。
引《明史·王竑傳》:“竑 至,簡士馬,繕阨塞,劾將帥不職者,壁壘一新。”
徐特立 《抗戰五個年頭中的教育》:“我們在思想方面樹立了堅強的壁壘,首先糾正一切不利于團結抗戰的思想,即反統一戰線和反勞動人民的思想。”
⒋ ?比喻事物間的對立和界限。
引姚華 《論文后編·源流第一》:“訖乎 漢 世,作者彌盛,文筆界畫,壁壘相望。”
朱光潛 《藝文雜談·文學的趣味》:“‘桐城派’古文和‘陽湖派’古文,彼此中間都樹有很森嚴的壁壘。”
國語辭典
壁壘[ bì lěi ]
⒈ ?軍營的圍墻。后泛指防御工事。
引《史記·卷九一·黥布傳》:「深溝壁壘,分卒守徼乘塞。」
元·張翥〈西內應制即事〉:「四郊多壁壘,萬里半煙塵。」
⒉ ?比喻對立事物間的界限。
例如:「壁壘森嚴」。
分字解釋
※ "壁壘"的意思解釋、壁壘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造句
1.研究明代服飾問題,認為,明前期統治階級為維護壁壘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,以服飾制度來強化統治。
2.確實,經濟學家往往比其他社會集團更傾向于抨擊貿易壁壘。
3.除了語言障礙,還有不可逾越的文化壁壘。
4.井岡山上壁壘森嚴,敵軍休想前進一步。
5.前草坪上的人群吵吵嚷嚷魚貫而入,到了法庭里仍分坐在過道的兩邊,壁壘分明。
6.這風雨國都城墻高聳,壁壘森嚴,氣勢逼人。
7.如果較高的進口壁壘使外國出口商失去銷售額和收入,外國的國民收入就會下降.
8.如此一來,永旺養狗場就如同變成了一個森嚴壁壘的軍營,幾乎與世隔絕了起來。
9.報道說,該經濟協作區可望消除資本及人員跨越三個地區流動的壁壘。
10.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,在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過程中,環境壁壘將對我國環境保護和對外貿易產生巨大影響。
相關詞語
- gān dǎ lěi干打壘
- hé bì合壁
- shí lěi食壘
- yí lěi遺壘
- shí bì石壁
- gē bì戈壁
- shì tú sì bì室徒四壁
- xuán yá jué bì懸崖絶壁
- tóng shān tiě bì銅山鐵壁
- lǜ sè bì lěi綠色壁壘
- lǜ sè bì lěi綠色壁壘
- běi máng lěi lěi北芒壘壘
- jiù lěi舊壘
- dōng bì東壁
- jiè tā rén jiǔ bēi,jiāo zì jǐ kuài lěi借他人酒杯,澆自己塊壘
- lěi kuài壘塊
- xué bì穴壁
- nà bì那壁
- fěn bì粉壁
- tīng lí chá bì聽籬察壁
- yíng lěi營壘
- yī bì一壁
- 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江山
- qiáng bì墻壁
- lián lěi連壘
- bǎo bì堡壁
- jìn bì進壁
- bì lú壁爐
- lǚ bì旅壁
- záo bì鑿壁
- jiǔ lóng bì九龍壁
- bì shàng guān壁上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