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有公論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指事情的是非曲直公眾自然會有評論。
出處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品藻》:“捍庾公呴又問:‘何者居其右?’王曰:‘自有人。’又問:‘何者是?’王曰:‘噫!其自有公論。’”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回:“朝廷自有公論,汝豈可造次?”
例子雖然是非曲直,自有公論;但是現(xiàn)在的世人,總是人云亦云的居多。清·吳趼人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一百一回
基礎信息
拼音zì yǒu gōng lùn
注音ㄗˋ 一ㄡˇ ㄍㄨㄥ ㄌㄨㄣˋ
繁體自有公論
感情自有公論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口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殊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麻痹大意(意思解釋)
- 有兩下子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移(意思解釋)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黃臺之瓜(意思解釋)
- 鼠憑社貴(意思解釋)
- 陌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蠢蠢欲動(意思解釋)
- 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(意思解釋)
- 又紅又專(意思解釋)
- 直截了當(意思解釋)
- 動蕩不定(意思解釋)
- 人心歸向(意思解釋)
- 危急關頭(意思解釋)
- 親上成親(意思解釋)
- 吃不了兜著走(意思解釋)
- 救經(jīng)引足(意思解釋)
- 偶一為之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煢煢孑立(意思解釋)
- 天下第一(意思解釋)
- 白草黃云(意思解釋)
- 勤學苦練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運籌帷幄(意思解釋)
- 偶語棄市(意思解釋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釋)
※ 自有公論的意思解釋、自有公論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聲東擊西 | 迷惑敵人的一種戰(zhàn)術(shù);虛張聲勢說攻擊東邊;實際進攻西邊。聲:聲張;擊:打擊。 |
十萬火急 | 形容事情緊急到了極點。 |
李代桃僵 | 僵:枯死。李樹代替桃樹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。后轉(zhuǎn)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。 |
舊地重游 | 重新來到曾經(jīng)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無法無天 | 法:法紀;天:天理。舊指不顧國法和天理;任意干壞事。現(xiàn)多形容違法亂紀;不受管束。 |
揚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長條旗子。舞動著幡,敲打著鼓。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。 |
鬼瞰其室 | 謂鬼神窺望顯達富貴人家,將禍害其滿盈之志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(wěn)的人。 |
到此為止 | 以這里為界限。 |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預:預先,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;立:成就;廢:敗壞。不論做什么事,事先有準備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會失敗。 |
時至運來 | 時機來了,運氣也有了轉(zhuǎn)機。指由逆境轉(zhuǎn)為順境。 |
進銳退速 |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連珠炮 | 連續(xù)的火炮。比喻說話很快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(diào)凄愴而婉轉(zhuǎn)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難上加難 | 難:不容易。形容極端的難度。 |
粗制濫造 | 粗:粗糙;濫:過多而不加以節(jié)制。原指產(chǎn)品制作粗糙;只求數(shù)量;不顧質(zhì)量。現(xiàn)也泛指工作草率;不講求質(zhì)量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不置可否 | 置:擱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說對;也不說不對。指不明確表態(tài)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 |
香火姻緣 |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“香火因緣”。《北史·陸法和傳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,豈規(guī)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與主上有香火因緣,且主上應有報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刻不容緩 | 刻:片刻;容:容許;緩:延緩;耽擱。一刻也不容許延緩。形容形勢十分緊迫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穩(wěn)如泰山 | 穩(wěn):穩(wěn)固。穩(wěn)固得像泰山一樣。形容極其穩(wěn)固;不可動搖。 |
飛蛾撲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蟲。飛蛾撲到火上。比喻自尋死路;自取滅亡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禱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養(yǎng)老的表示:請年老致仕者飲酒吃飯,設置專人禱祝他們不哽不噎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約束自身,不放縱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、聽從命令。 |
繁榮富強 | 繁榮:(經(jīng)濟或事業(yè))蓬勃發(fā)展;興盛;富強:(國家)生產(chǎn)豐富;力量強大。形容國家興旺發(fā)達;富足強大。 |
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(zhàn)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(zhàn)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臨危授命 | 面對危急時勇于獻出生命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