祝鮀之佞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難乎免于今之世矣。”祝鮀,春秋衛人,能言善辯,或謂其善以巧言媚人,后因以為佞人的典型。
出處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難乎免於今之世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ù tuó zhī nìng
注音ㄓㄨˋ ㄊㄨㄛˊ ㄓ ㄋ一ㄥˋ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樂道安命(意思解釋)
- 澆風薄俗(意思解釋)
- 物盡其用(意思解釋)
- 體恤入微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顧(意思解釋)
- 易子而教(意思解釋)
- 鼠憑社貴(意思解釋)
- 一塌糊涂(意思解釋)
- 烏合之眾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口快心直(意思解釋)
- 同室操戈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車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祖傳秘方(意思解釋)
- 互通有無(意思解釋)
- 抱恨黃泉(意思解釋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學而優則仕(意思解釋)
- 鳳協鸞和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伸手不見五指(意思解釋)
- 不問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屨及劍及(意思解釋)
- 閉門讀書(意思解釋)
- 一棍子打死(意思解釋)
- 善自為謀(意思解釋)
※ 祝鮀之佞的意思解釋、祝鮀之佞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芒刺在背 | 芒刺:谷類殼上的細刺。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。形容心中惶恐不安、坐臥不寧。 |
改俗遷風 | 遷:改。改變風俗習氣。 |
是非口舌 | 因說話引起的誤會或糾紛。 |
眾多非一 | 指類別甚多,不止一種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師 | 三個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。指應該不恥下問,虛心向別人學習。 |
大樹將軍 | 原指東漢馮異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將領。 |
快心滿志 | 見“快心遂意”。 |
穩操勝券 | 穩:穩當地;操:拿著;掌握。穩穩地拿著勝利的憑證。比喻有勝利的把握。 |
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。” |
黃雀銜環 | 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。指報恩。 |
生公說法 |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。 |
淡泊以明志,寧靜以致遠 | 淡泊:恬淡寡欲;寧靜:安寧恬靜;致:達到。不追求名利,生活簡樸以表現自己高尚的情趣;心情平穩沉著,才可有所作為。 |
經史百子 | 經:經學,經書,儒家經典著作。史:史學,史書。百子:諸子百家之學。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問。 |
舉世無敵 | 全世界沒有能勝過的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時的壯志。 |
材雄德茂 | 指才德杰出。 |
無稽之談 | 稽:音機;查考;談:話語;傳言。沒有根據的說法。 |
孜孜不倦 | 勤奮努力;不知疲倦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 |
笑貌聲音 | 笑貌:表情;聲音:談吐。指人的言談、態度等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呼風喚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廣大;可以呼喚風雨。現多比喻人民群眾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時也用以形容壞人的煽動。 |
一剎那 | 剎那:梵文ksana的音譯。指十分短促的時間。 |
壯心不已 | 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壯志仍不衰減。壯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 |
舉足輕重 | 一挪動腳;就會影響兩邊的分量。原指一個實力強的人處于兩方之間;只要稍微偏向一方;就會打破均勢。比喻地位極其重要;足以左右全局。 |
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
繁榮富強 | 繁榮:(經濟或事業)蓬勃發展;興盛;富強:(國家)生產豐富;力量強大。形容國家興旺發達;富足強大。 |
精兵強將 | 精良的士兵,勇猛的將領。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