忠臣義士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忠誠而有節操的臣民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每覽史籍,觀古忠臣義士,出一朝之命,以徇國家之難。”
例子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73回:“忠臣義士,盡陷羅網之中;亂臣賊子,咸置廟廊之上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ōng chén yì shì
注音ㄓㄨㄥ ㄔㄣˊ 一ˋ ㄕˋ
繁體忠臣義士
感情忠臣義士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主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反義詞亂臣賊子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(意思解釋)
- 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(意思解釋)
- 將計就計(意思解釋)
- 七搭八扯(意思解釋)
- 躡手躡腳(意思解釋)
- 下臨無地(意思解釋)
- 繪聲繪影(意思解釋)
- 將伯之呼(意思解釋)
- 羽旄之美(意思解釋)
- 遺世絕俗(意思解釋)
- 香火姻緣(意思解釋)
- 聰明反被聰明誤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才高七步(意思解釋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釋)
- 坐懷不亂(意思解釋)
- 刮目相看(意思解釋)
- 義不容辭(意思解釋)
- 一覽無余(意思解釋)
- 臨危授命(意思解釋)
- 息息相關(意思解釋)
- 西學東漸(意思解釋)
- 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釋)
- 舉措不當(意思解釋)
- 鉅學鴻生(意思解釋)
- 一偏之論(意思解釋)
- 二缶鐘惑(意思解釋)
- 音容如在(意思解釋)
※ 忠臣義士的意思解釋、忠臣義士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拭目以待 | 擦亮眼睛等著瞧。形容期望很迫切。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。 |
敏而好學 | 敏:聰明。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。 |
孜孜以求 |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樣子)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錢都沒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貧困。 |
惹事生非 | 招惹是非,引起爭端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危急關頭 |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。 |
時至運來 | 時機來了,運氣也有了轉機。指由逆境轉為順境。 |
花言巧語 |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內心。外表和內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。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。 |
吳頭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 |
飯囊酒甕 |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,不會做事的人。 |
孝子賢孫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心曠神怡 | 心境開闊;精神愉快。曠:空闊;怡:愉快。 |
沖鋒陷陣 | 陷陣:攻破;深入敵陣。沖向敵人的防線;攻破敵人的陣地。形容作戰英勇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美人遲暮 |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。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醫術高明。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
氣味相投 | 氣味:意指思想或志趣;投:合得來。指人思想作風相同;彼此很合得來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
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詩·墉風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陸德明釋文:“《韓詩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謙《詩三家義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淵然而深,皆以狀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婦人德容之美。 |
憐香惜玉 | 憐、惜:愛護;愛憐;香、玉:比喻美女。比喻男子對美女的溫存、憐愛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