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人論世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原指了解一個人并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。現也指鑒別人物的好壞,議論世事的得失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下》:“頌其詩,讀其書,不知其人可乎?是以論其世也。”
例子不過倘要研究文學或某一作家,所謂“知人論世”,那么,足以應用的選本就很難得。(魯迅《且介亭雜文二集 “題未定”草》)
基礎信息
拼音zhī rén lùn shì
注音ㄓ ㄖㄣˊ ㄌㄨㄣˋ ㄕˋ
繁體知人論丗
感情知人論世是中性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;指鑒別人物的好壞。
近義詞知人論事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行百里者半九十(意思解釋)
- 不正之風(意思解釋)
- 易子而教(意思解釋)
- 暈頭轉向(意思解釋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釋)
- 愛才如渴(意思解釋)
- 珠宮貝闕(意思解釋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釋)
- 雄心壯志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戰天斗地(意思解釋)
- 生公說法(意思解釋)
- 國無寧日(意思解釋)
- 事與愿違(意思解釋)
- 口墜天花(意思解釋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平地一聲雷(意思解釋)
- 迷離惝恍(意思解釋)
- 竹籃打水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過甚其詞(意思解釋)
- 色厲內荏(意思解釋)
- 主人翁(意思解釋)
- 昏聵無能(意思解釋)
- 紛紅駭綠(意思解釋)
- 橫拖倒扯(意思解釋)
- 欲速則不達(意思解釋)
- 古來今往(意思解釋)
※ 知人論世的意思解釋、知人論世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麻痹:一種病態;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。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;失去警覺;粗心大意。 |
以文亂法 | 文:指儒家的經典。引用儒家的經典,非議國家法令。 |
木本水源 | 樹的根本,水的源頭。比喻事物的根本或事情的原因。 |
釋車下走 | 釋:放下,放開。下車徒步跑。形容遇事不冷靜。 |
犬馬戀主 | 喻臣下眷懷君上。 |
鼠憑社貴 |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,使人不敢去挖掘。比喻壞人仗勢欺人。 |
蠢蠢欲動 | 蠢蠢:爬蟲蠕動的樣子。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。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;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。 |
先聲奪人 | 聲:聲勢;奪人:指動搖人心。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。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。 |
顧后瞻前 | 同“瞻前顧后”。 |
有去無回 | 只有出去的,沒有回來的。 |
漏洞百出 |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次數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暢,物體不平滑很粗糙。 |
風流才子 | 風度瀟灑,才學出眾的人。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牛后:牛的肛門。寧愿做小而潔的雞嘴,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門。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,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。 |
膽寒發豎 | 形容恐怖之極。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謙:謙遜,虛心;受:得到;益:好處;滿:自滿,驕傲;招:招惹;損:損害。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好處。 |
群龍無首 | 首:頭;引申為領袖。一群龍沒有領頭的。比喻沒有領頭的;無從統一行動。 |
驚心動魄 | 原指作品文辭優美;使人感受極深;震動極大。后形容令人震驚、感動、緊張之極。 |
不攻自破 | 不用攻擊;自己就破滅了。多指不正確的理論或謠言未經批駁;就露出破綻;站不住腳了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結駟連騎 | 隨從、車馬眾多。形容排場闊綽。 |
見危致命 | 見“見危授命”。 |
扶搖直上 | 扶搖: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。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。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以毒攻毒 | 攻:治。用毒藥治病毒。喻指用對方使用的厲害手段制服對方。 |
各行各業 |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