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情不舉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舉:檢舉。了解情況而不揭發(fā)。
出處清 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一回:“我為巡城之職,理宜奏聞;若為朋友之情,匿而不奏,這知情不舉的罪名,亦所不免?!?/p>
例子迨后聽得連自己參劾了,道是通同作弊,知情不舉的罪名,就知自己有些不便,鎮(zhèn)日將大門緊關(guān)。清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三十六回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zhī qíng bù jǔ
注音ㄓ ㄑ一ㄥˊ ㄅㄨˋ ㄐㄨˇ
繁體知情不舉
感情知情不舉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知情不報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干凈利落(意思解釋)
- 寸進(jìn)尺退(意思解釋)
- 旁若無人(意思解釋)
- 紫陌紅塵(意思解釋)
- 刻骨銘心(意思解釋)
- 和風(fēng)細(xì)雨(意思解釋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釋)
- 空谷傳聲(意思解釋)
- 謙受益,滿招損(意思解釋)
- 繁文縟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壽元無量(意思解釋)
- 百無一是(意思解釋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釋)
- 互通有無(意思解釋)
- 赴湯蹈火(意思解釋)
- 令人滿意(意思解釋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釋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釋)
- 愛則加諸膝,惡則墜諸淵(意思解釋)
- 讀書種子(意思解釋)
- 禮壞樂缺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綠林強(qiáng)盜(意思解釋)
- 超然絕俗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歲寒三友(意思解釋)
- 無計(jì)可施(意思解釋)
※ 知情不舉的意思解釋、知情不舉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(jié)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謳功頌德 | 謳:歌頌,贊美。指贊美功績,歌頌恩德。 |
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路途遙遠(yuǎn)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,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。 |
骨肉離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(tuán)聚。 |
天昏地暗 | 天色昏黃不清;大地黑暗不明。多指云霧遮蔽日月或風(fēng)沙漫天的景象?;瑁夯璋?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內(nèi)心。外表和內(nèi)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(nèi)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扶搖直上 | 扶搖: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(fēng)。乘著大旋風(fēng)之勢一直上升。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。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。 |
夷為平地 | 夷:拉平,鏟平。鏟平使成一塊平地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(jìn)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各行各業(yè) |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(yè)。 |
經(jīng)史百子 | 經(jīng):經(jīng)學(xué),經(jīng)書,儒家經(jīng)典著作。史:史學(xué),史書。百子:諸子百家之學(xué)。舊指各個方面的很需要學(xué)問。 |
理直氣壯 | 直:正確、合理、充分;氣壯:氣勢旺盛。理由正確、充分;說話的氣勢就很盛。 |
口墜天花 | 據(jù)《大乘本生心地觀經(jīng)·序品》載,佛祖說法,感動天神,“六欲諸天及天子眾,以天福力雨種種華:優(yōu)缽羅華,波頭摩華……于虛空中繽紛亂墜”,“天華亂墜滿虛空,眾香普熏于大會”。后遂以“口墜天花”喻指以夸誕之詞動人聽聞或以甘言騙人。華,同“花”。 |
通今達(dá)古 | 同“通今博古”。 |
賢母良妻 | 見“賢妻良母”。 |
古里古怪 | 怪異、奇特。 |
散帶衡門 | 指退官閑居或過隱居生活。 |
雙柑斗酒 | 比喻春天游玩勝景。 |
當(dāng)頭棒喝 | 當(dāng)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(xué)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(yàn)對方的領(lǐng)悟程度。現(xiàn)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走過場 |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,卻不實(shí)干。 |
置之度外 | 放在考慮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計(jì)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 |
口是心非 | 心口不一致;口上說一套;心里想一套。形容心口不一致。 |
一如既往 | 指態(tài)度沒有變化;完全像從前一樣。一:完全;如:像;既往:從前。 |
讀書三到 | 形容讀書十分認(rèn)真。 |
不櫛進(jìn)士 | 櫛:梳頭。不綰髻插簪的進(jìn)士。舊指有文采的女人。 |
好學(xué)不倦 | 倦;厭倦。愛好學(xué)習(xí);從不厭倦。 |
連篇累牘 | 連:連接;篇、牘: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疊、堆積。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辭冗長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