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高識低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知道高低大小。指懂道理,識大體,說話、做事有分寸。
出處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六卷:“金生是個聰明的人,在他門下,知高識低,溫和待人。”
例子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0回:“你小小年紀,倒知高識低,曉得事務,先念皇恩,又不敢夸張,真可謂淑女矣!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ī gāo shí dī
注音ㄓ ㄍㄠ ㄕˊ ㄉ一
繁體知高識低
感情知高識低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。
反義詞不知天高地厚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嘴里牙多(意思解釋)
- 手下留情(意思解釋)
- 物盡其用(意思解釋)
- 陌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外圓內方(意思解釋)
- 無法無天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豎(意思解釋)
- 仰屋著書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釋)
- 拋磚引玉(意思解釋)
- 倒懸之危(意思解釋)
- 觸目皆是(意思解釋)
- 進道若退(意思解釋)
- 分路揚鑣(意思解釋)
- 常年累月(意思解釋)
-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(意思解釋)
- 偶語棄市(意思解釋)
- 華不再揚(意思解釋)
- 東道主(意思解釋)
- 豁然開朗(意思解釋)
- 平時不燒香,急來抱佛腳(意思解釋)
- 善自為謀(意思解釋)
- 勢不可為(意思解釋)
- 口是心非(意思解釋)
- 行不副言(意思解釋)
- 朽木死灰(意思解釋)
- 夫榮妻貴(意思解釋)
※ 知高識低的意思解釋、知高識低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倒果為因 | 把結果當成原因,顛倒了因果關系。 |
聞聲相思 | 聲:名聲。指思慕、欽仰有聲望的人。 |
物阜民安 | 阜:豐富。物產豐富,人民安樂。 |
披肝瀝膽 | 披:披露;瀝:滴下。露出肝臟;滴出膽汁。比喻真心對待;傾吐心里話。也形容十分忠誠。 |
以小見大 | 從小的可以看出大的;指通過小事可以看出大節;或通過一小部分看出整體。 |
縱橫開合 | 指操縱自如。同“縱橫開闔”。 |
逸游自恣 | 逸:安閑;自恣:放縱自己。安閑自在地漫游,任意放縱自己。 |
存而不議 | 存:保留;議:討論。指把問題保留下來,暫不討論。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現新的好形勢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志在千里 | 形容志向遠大。 |
壞法亂紀 | 破壞法制和紀律。 |
舉賢任能 | 舉:推薦,選拔。舉薦賢者,任用能人。 |
一場空 | 努力和希望完全落空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軒昂偉岸的男子漢。 |
拔苗助長 |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抱恨黃泉 | 黃泉:人死埋葬的地下,指陰間。心懷遺憾離開人世,死有遺恨。 |
死對頭 |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。 |
陽春白雪 | 陽春;白雪: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;后來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學藝術。 |
不可磨滅 | 磨滅:指痕跡、印象、功績、事實、道理等;經過相當長的時間逐漸消失。形容永遠不會消失。 |
黑天半夜 | 指深更半夜。 |
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臺 | 比喻隨便遇到什么險惡的情況,都信心十足,毫不動搖。同“任憑風浪起,穩坐釣魚船”。 |
認賊作父 | 把壞人當作父親;常指賣身投靠壞人或敵人。 |
汲汲顧影 | 惶惶然自顧其影,孤苦失望的樣子。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,洋洋得意的樣子。 |
一剎那 | 剎那:梵文ksana的音譯。指十分短促的時間。 |
戰不旋踵 | 旋:轉。踵:腳后跟。打仗時不向后轉。形容勇猛向前。 |
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