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二五而未識于十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。
出處南朝·梁·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榮辱之境,獨曰由人。是知二五而未識于十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注音ㄓ ㄦˋ ㄨˇ ㄦˊ ㄨㄟˋ ㄕˊ ㄩˊ ㄕˊ
感情知二五而未識于十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知二五而不知十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抱頭鼠竄(意思解釋)
- 學貫中西(意思解釋)
- 敵眾我寡(意思解釋)
- 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釋)
- 自己人(意思解釋)
- 長夜之飲(意思解釋)
- 算無遺策(意思解釋)
- 篤近舉遠(意思解釋)
- 孜孜以求(意思解釋)
- 一哄而起(意思解釋)
- 指天誓日(意思解釋)
- 雨散風流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罄竹難書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凹凸不平(意思解釋)
- 心煩意亂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舉止嫻雅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在此存照(意思解釋)
- 大勢所趨(意思解釋)
- 勢在必行(意思解釋)
- 息息相關(意思解釋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釋)
- 服氣吞露(意思解釋)
- 一棍子打死(意思解釋)
※ 知二五而未識于十的意思解釋、知二五而未識于十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坐薪懸膽 | 坐臥在柴草上,懸膽嘗其味。比喻刻苦自勵,奮發圖強。 |
陌路相逢 | 與陌生人相遇在一起。 |
鑿壁借光 | 鑿:挖。在墻上鑿一小孔,借鄰居的燈光讀書。形容家貧刻苦讀書。 |
辭簡意足 | 簡:簡要;足:充實,完備。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。 |
膽寒發豎 | 形容恐怖之極。 |
沒里沒外 | 里外不分,指說話做事不分場合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暴取豪奪 | 豪:強橫。用暴力劫奪。 |
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度己失期 |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。 |
今是昨非 | 現在是對的;過去錯了。 |
妻兒老少 | 見“妻兒老小”。 |
匡謬正俗 | 糾正錯誤,矯正陋習。 |
共商國是 | 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龍爭虎斗 | 龍與虎之間的爭斗。形容斗爭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。 |
定國安邦 | 邦:國家。治理和保衛國家,使國家安定穩固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動手接觸。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后比喻醫術高明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盡誠竭節 | 誠:忠誠。節:氣節,義節。竭盡自己全部的忠誠和義節。亦作“盡節竭誠”、“盡心竭誠”、“盡忠竭力”、“盡忠竭誠”、“盡忠竭節”、“竭忠盡節”。 |
子繼父業 |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。 |
快人快語 | 快:爽利;直爽。爽快人說爽快話。 |
二三其意 | 即三心二意。指心意不專一,反復無常。 |
狂風暴雨 | 大風大雨。比喻聲勢猛烈或處境險惡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有志竟成 | 竟:終于。只要有決心,有毅力,事情終究會成功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