杖節把鉞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杖節: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,皇帝授予符節,作為權力的象征;鉞:古代兵器。指皇帝授予權力,掌握很大的兵權。
出處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王莽傳》:“以太保甄邯為大將軍,受鉞高廟,領天下兵,左杖節,右把鉞,屯城外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àng jié bǎ yuè
注音ㄓㄤˋ ㄐ一ㄝˊ ㄅㄚˇ ㄩㄝˋ
感情杖節把鉞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干凈利落(意思解釋)
- 解鈴還須系鈴人(意思解釋)
- 畏縮不前(意思解釋)
- 齊頭并進(意思解釋)
- 和風細雨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當機立斷(意思解釋)
- 出頭露面(意思解釋)
- 算盡錙銖(意思解釋)
- 取而代之(意思解釋)
- 反面無情(意思解釋)
- 夷為平地(意思解釋)
- 專心一志(意思解釋)
- 鈿合金釵(意思解釋)
- 動魄驚心(意思解釋)
- 共為唇齒(意思解釋)
- 輕重緩急(意思解釋)
- 形影相隨(意思解釋)
- 密鑼緊鼓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斗轉星移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(意思解釋)
- 舉足輕重(意思解釋)
- 無計可施(意思解釋)
- 閉門讀書(意思解釋)
- 踉踉蹌蹌(意思解釋)
- 妨功害能(意思解釋)
-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(意思解釋)
※ 杖節把鉞的意思解釋、杖節把鉞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流言蜚語 | 毫無根據的話;多指背后議論、誣蔑或挑撥離間的壞話。 |
揚眉吐氣 | 揚眉:揚起眉頭;吐氣:吐出怨氣、悶氣。形容擺脫壓抑心情后的高興;得意的神情。 |
師心自是 | 師心:以心為師。指固執己見,自以為是。 |
林下風致 | 同“林下風氣”。 |
一時一刻 | 指非常短暫的時間。 |
大包大攬 | 把事情、任務等盡量兜攬過來。 |
揚幡擂鼓 | 幡:垂直的長條旗子。舞動著幡,敲打著鼓。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。 |
云天霧地 | 比喻不明事理,糊里糊涂。 |
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酒能亂性 |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,就會淫亂。 |
專心一志 | 形容一心一意,集中精力。 |
戰天斗地 | 戰、斗:泛指斗爭。形容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英雄氣慨。 |
羽旄之美 | 裝飾著羽毛的旗子飄動的狀觀景象。 |
事與愿違 | 事實與愿望相反。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。 |
縱橫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遼闊;物產豐富。 |
舉止嫻雅 | 嫻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態和風度嫻靜文雅。 |
閑情逸趣 | 同“閑情逸致”。 |
依樣畫葫蘆 |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;也作“依樣葫蘆”;“比著葫蘆畫瓢”、“照葫蘆畫瓢”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帶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輕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說得多,做得少,聲勢很大,實效很小。 |
過門不入 |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閑事。 |
慌不擇路 | 勢急心慌,顧不上選擇道路。 |
冒失鬼 | 言語、舉動魯莽、輕率的人。 |
紛紅駭綠 | 紛:紛披;紅:指紅花;駭:散亂;綠:指綠葉。紛披散亂的紅花綠葉。形容花草樹木隨風擺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