韞櫝待價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韞:藏;犢:木匣子。把玉藏在木匣子里,等待高價出售。比喻懷才待用或懷才隱退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且韞櫝以待價,踵顏氏以行止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ùn dú dài jià
注音ㄩㄣˋ ㄉㄨˊ ㄉㄞˋ ㄐ一ㄚˋ
繁體韞櫝待價
感情韞櫝待價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韞櫝藏珠、韞玉待價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初出茅廬(意思解釋)
- 不敢茍同(意思解釋)
- 出師無名(意思解釋)
- 多多益善(意思解釋)
- 緣慳分淺(意思解釋)
- 逸游自恣(意思解釋)
- 用心良苦(意思解釋)
- 人心歸向(意思解釋)
- 故步不離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(意思解釋)
- 光前啟后(意思解釋)
- 抱恨黃泉(意思解釋)
- 共商國是(意思解釋)
- 舞刀躍馬(意思解釋)
- 錯落有致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凡夫俗子(意思解釋)
- 笑貌聲音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- 背鄉離井(意思解釋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(意思解釋)
- 赤膽忠心(意思解釋)
- 蕩然無余(意思解釋)
- 望塵靡及(意思解釋)
- 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(意思解釋)
※ 韞櫝待價的意思解釋、韞櫝待價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絕長續短 | 絕:截斷。截取長的,補充短的。比喻用長處補短處。 |
迷而不反 | 迷路后不知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。 |
個人主義 |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,道德的自私自利。 |
貧賤不移 | 移:改變。不因生活貧困、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堅定。 |
望風撲影 |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,沒有目標。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。 |
僧多粥少 | 和尚多,而供和尚喝的粥少。比喻物少人多,不夠分配。 |
進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節。指重視根本、主要的東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明知故問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
遺形藏志 | 超脫形骸,舍棄心性,進入忘我的精神境界。 |
鼻青臉腫 | 鼻子發青,臉都腫起來,形容被打得很慘。 |
夫唱婦隨 | 唱:原為“倡”;即倡議;提出某種意見。丈夫說什么;妻子也跟著說什么。是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表現。形容夫妻和睦。 |
朝令夕改 | 早上發的命令;晚上就改變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無所適從。 |
十全大補 | 藥名。含有十種名貴的滋補藥物。比喻某項方案或方法對事情有巨大補益。 |
風俗人情 |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風尚、禮節、習慣等。 |
隳肝瀝膽 | 隳:毀壞;瀝:液體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誠無比。 |
表里如一 | 表:外表;里:內心。外表和內心一個樣。外表與內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論、行動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欺善怕惡 |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 |
共商國是 | 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道山學海 | 道、學:學問。學識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學識淵博。 |
踵武前賢 |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了如指掌 | 了:了解;清楚。指掌:指手掌里的東西。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;給人看一樣。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。 |
心小志大 | 辦事小心,抱負遠大。 |
竹籃打水一場空 | 比喻費了力沒有效果。 |
息息相關 | 息:呼吸。呼吸也相互關連。形容非常密切。 |
他山之石 | 別的山上的石頭。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、錯誤的外力。 |
連車平斗 | 形容冗員很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