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言取人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根據人的口才去判斷其智能。
出處《史記·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孔子聞之,曰:‘吾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’”
例子清·黃宗羲《子劉子行狀》:“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ǐ yán qǔ rén
注音一ˇ 一ㄢˊ ㄑㄨˇ ㄖㄣˊ
感情以言取人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。
近義詞以辭取人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落落大方(意思解釋)
- 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(意思解釋)
- 鬼怕惡人(意思解釋)
- 卬首信眉(意思解釋)
- 囊螢映雪(意思解釋)
- 目光短淺(意思解釋)
- 窮鄉僻壤(意思解釋)
- 算無遺策(意思解釋)
- 拭目以待(意思解釋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師(意思解釋)
- 舉善薦賢(意思解釋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釋)
- 蝶粉蜂黃(意思解釋)
- 百戰百勝(意思解釋)
- 慌里慌張(意思解釋)
- 喜新厭舊(意思解釋)
- 鐵面無私(意思解釋)
- 以弱制強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鬼鬼祟祟(意思解釋)
- 吳下阿蒙(意思解釋)
- 赴湯蹈火(意思解釋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捫心自問(意思解釋)
- 橫七豎八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※ 以言取人的意思解釋、以言取人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吠影吠聲 | 吠:狗叫;影:身影;影子。一條狗看見生人叫起來;很多狗聽到叫聲也跟著叫起來。比喻不察真情;跟著別人后面盲目附和。 |
輕而易舉 | 輕:輕松;舉:向上托。很輕松很容易地舉起來。形容做事情毫不費力。 |
壯氣吞牛 |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。 |
見風是雨 |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,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|
冷若冰霜 |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樣。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;沒有一絲熱情。有時也指面目或態度嚴厲;使人無法靠近。 |
一視同仁 | 視:看待;仁:仁愛。用博大的仁愛之心去看待所有的人以及禽獸。比喻平等待人;不分厚薄親疏。 |
多多益善 | 益:更加;善:好。越多越好;不厭其多。 |
枝對葉比 | 枝葉相對并列。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。 |
見多識廣 | 識:知道。看到的多;知道的廣。形容資格較老;經驗豐富;知識廣博。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別人的歡心。迎合世俗,取悅于人。 |
算無遺策 | 算:計劃;遺策:失算。形容策劃精密準確,從來沒有失算。 |
繩鋸木斷 | 拉繩作鋸;也能鋸斷木頭。比喻力量雖小;條件雖差;只要堅持不懈地去做;就能把難辦的事做成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折臂三公 | 晉代的羊枯,曾墜馬折斷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貴官墮馬。 |
隳肝瀝膽 | 隳:毀壞;瀝:液體往下滴。比喻待人忠心耿耿,赤誠無比。 |
正人君子 | 舊時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穩如泰山 | 穩:穩固。穩固得像泰山一樣。形容極其穩固;不可動搖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
胡支扯葉 | 見“胡枝扯葉”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故態復萌 |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。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過門不入 |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