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日三歲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詩·王風·采葛》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”后以“一日三歲”形容對人思念殷切。
出處《詩·王風·采葛》:“彼采艾兮,一日不見,如三歲兮。”
例子《北史·王肅傳》:“不見君子,中心如醉,一日三歲,我勞如何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yī rì sān suì
注音一 ㄖˋ ㄙㄢ ㄙㄨㄟˋ
繁體一日三歲
感情一日三歲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定語、賓語;形容思念殷切。
近義詞一日三秋、一日三月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殊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斬草除根(意思解釋)
- 坐薪懸膽(意思解釋)
- 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(意思解釋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釋)
- 秣馬厲兵(意思解釋)
- 殺雞取卵(意思解釋)
- 當機立斷(意思解釋)
- 兵無常勢(意思解釋)
- 喜新厭舊(意思解釋)
- 汗牛充棟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之死靡二(意思解釋)
- 聊以自慰(意思解釋)
- 暴取豪奪(意思解釋)
- 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(意思解釋)
- 光前啟后(意思解釋)
- 拔茅連茹(意思解釋)
- 錯落有致(意思解釋)
- 羊質虎皮(意思解釋)
- 立地書櫥(意思解釋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釋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釋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似曾相識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※ 一日三歲的意思解釋、一日三歲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憂慮在天下人之前,享受在天下人之后。比喻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緒異常激動,舉止失常。 |
四書五經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 |
敏而好學 | 敏:聰明。天姿聰明而且喜好學習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撈一把 |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。 |
庖丁解牛 | 庖丁:廚師。廚師解割了全牛。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;技術純熟神妙;做事得心應手。 |
下臨無地 | 臨:居高處朝向低處。從高往下看,望不見底。形容地勢極其陡峭。 |
慷慨悲歌 | 情緒激昂地唱歌,以抒發悲壯的胸懷。 |
過而能改 |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 |
困而不學 |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卻不肯學習。 |
己溺己饑 | 亦作“己饑己溺”。語出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饑者,由己饑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饑”或“己饑己溺”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。 |
經緯天地 | 經:絲織品的直線;緯:絲織品的橫線。形容人的才能極大,能經營天下,治理國政。 |
進讒害賢 | 讒:讒言,說他人的壞話;賢:賢良,指好人。說壞話,陷害好人。 |
異寶奇珍 | 珍異難得的寶物。 |
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面有難色 | 臉上露出為難的神色。 |
風情月意 |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。同“風情月思”。 |
羊質虎皮 | 質:本性。羊雖然披上虎皮,還是見到草就喜歡,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,它的本性沒有變。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。 |
戰戰業業 | 戒慎畏懼貌。 |
引領翹首 | 引領:伸長脖子;翹首:抬頭。伸長脖子,抬著頭。非常盼望的樣子。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。 |
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貴。 |
壯心不已 | 指有抱負的人到了晚年;雄心壯志仍不衰減。壯心:宏大的志向;已:停止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驕傲自滿 | 自高自大;滿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