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夔已足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夔:古賢臣名,為舜時的典樂官。夔一人已足制樂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有一個就足夠了。
出處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下》:“不也,夔非一足也,……一而足也。”《呂氏春秋·察傳》:“夫樂,天地之精也,得失之節也,故唯圣人為能和,樂之本也。楚能和之,以平天下,若夔者一而足矣!”
例子昔堯作《大章》,一夔已足。(《后漢書 曹褒傳》)
基礎信息
拼音yī kuí yǐ zú
注音一 ㄎㄨㄟˊ 一ˇ ㄗㄨˊ
感情一夔已足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;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,一個足夠了。
反義詞多多益善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離經辨志(意思解釋)
- 夢幻泡影(意思解釋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釋)
- 光前耀后(意思解釋)
- 鶴立雞群(意思解釋)
- 南轅北轍(意思解釋)
- 揮霍無度(意思解釋)
- 氣充志驕(意思解釋)
- 正身明法(意思解釋)
- 秣馬厲兵(意思解釋)
- 照葫蘆畫瓢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遁入空門(意思解釋)
- 不到黃河心不死(意思解釋)
- 視死如歸(意思解釋)
- 命與仇謀(意思解釋)
- 急功近利(意思解釋)
- 流里流氣(意思解釋)
- 一條龍(意思解釋)
- 地大物博(意思解釋)
- 舉止嫻雅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切樹倒根(意思解釋)
- 進進出出(意思解釋)
- 字斟句酌(意思解釋)
- 如火如荼(意思解釋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釋)
- 困獸猶斗(意思解釋)
※ 一夔已足的意思解釋、一夔已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疚心疾首 | 疚:久病,憂慮。因歉疚而內心不安。心中不安,頭痛腦脹。形容十分悲痛憂愁或不安。 |
目光短淺 | 缺乏遠見卓識的、只顧眼前利益的性質或狀態 |
取長補短 | 吸取別人的長處;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。 |
不分青紅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問情由。 |
當機立斷 | 面臨緊急關頭;毫不猶豫地作出決斷。當:面臨;斷:決斷。 |
材輕德薄 | 指才德疏淺。有時用為謙詞。 |
止沸益薪 | 謂本欲止水沸騰,卻反而在鍋下加柴。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。 |
飛檐走壁 |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,能夠跳上房檐,越過墻壁。 |
信以為真 | 把假的當作真的。信:相信。 |
漫不經心 | 漫:隨便;不受約束;經心:在意;留心。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;隨隨便便;不在乎。 |
沖鋒陷陣 | 陷陣:攻破;深入敵陣。沖向敵人的防線;攻破敵人的陣地。形容作戰英勇。 |
倒裳索領 | 索:搜尋、尋求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。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。 |
兵戎相見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見。指用戰爭解決問題。 |
念茲在茲 | 念:思念;記念;茲:此;這個。念念不忘某件事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樂以忘憂 |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 |
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國。月亮普照全中國,而人間苦樂不同,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,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一覽無余 | 覽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
五花八門 |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。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。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。 |
踉踉蹌蹌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樣子。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阿嬌金屋 | 阿嬌:指漢武帝劉徹的姑母(館陶公主又稱“長公主”劉嫖)的女兒。原指漢武帝劉徹要用金屋接納阿嬌為婦。這里泛指美麗高貴的女子。 |
拔毛連茹 | 比喻互相推薦,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。 |
落荒而逃 | 離開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。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。 |
來情去意 | 事情的內容和原因。 |
丹書鐵契 | 丹書:用朱砂寫字;鐵契:用鐵制的憑證。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。文憑用丹書寫鐵板上,故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