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唱三嘆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原指宗廟的樂曲;一個人唱;三個人贊嘆應和。
出處先秦 荀況《荀子 禮論》:“清廟之歌,一倡而三嘆也。”
例子他故作閑適,來掩蓋他的失意,借這一唱三嘆來發發牢騷。
基礎信息
拼音yī chàng sān tàn
注音一 ㄔㄤˋ ㄙㄢ ㄊㄢˋ
繁體一唱三嘆
正音“一”,不能讀作“yì”。
感情一唱三嘆是褒義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、賓語、分句;含褒義。
辨形“唱”,不能寫作“昌”。
近義詞繞梁三日、余音繞梁、字正腔圓
反義詞驢鳴狗吠
英語One sang and the other three joined in.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強中自有強中手(意思解釋)
- 用智鋪謀(意思解釋)
- 反復無常(意思解釋)
- 自力更生(意思解釋)
- 斗方名士(意思解釋)
- 連編累牘(意思解釋)
- 推三阻四(意思解釋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釋)
- 倒冠落佩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酒能亂性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有目共睹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將伯之呼(意思解釋)
- 舉直錯枉(意思解釋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釋)
- 錯落有致(意思解釋)
- 知往鑒今(意思解釋)
- 春寒料峭(意思解釋)
- 天網恢恢(意思解釋)
- 臭名昭著(意思解釋)
- 前仆后繼(意思解釋)
- 凌云之志(意思解釋)
- 駕輕就熟(意思解釋)
- 一覽無余(意思解釋)
- 慌不擇路(意思解釋)
- 寥寥無幾(意思解釋)
※ 一唱三嘆的意思解釋、一唱三嘆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輪焉奐焉 | 形容房屋高大眾多。 |
不二法門 | 不二:唯一的;法門:修行的門徑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。 |
色飛眉舞 | 色:臉色,表情。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。 |
河魚腹疾 | 指腹瀉。 |
壞法亂紀 | 破壞法制和紀律。 |
珠宮貝闕 | 用珍珠寶貝做的宮殿。形容房屋華麗。 |
性急口快 | 性子急,有話就說。 |
罄竹難書 | 罄:盡;竹:指可供制成竹簡的竹子;書:寫。用盡竹子也難以寫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。多形容罪惡累累。 |
千里送鵝毛,禮輕情意重 | 比喻禮物雖然微薄,卻情誼深重。 |
款學寡聞 | 形容學問淺、見識少。 |
陽春白雪 | 陽春;白雪: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藝術性較高難度較大的歌曲;后來泛指高深的;不通俗的文學藝術。 |
各行各業 | 泛指所有的人所從事的各種行業。 |
女生外向 | 向:朝著,引申為偏愛。女子成人總要結婚。指女子心向丈夫家。 |
風虎云龍 | 虎嘯生風,龍起生云。指同類事物相互感應。舊時也比喻圣主得賢臣,賢臣遇明君。 |
唇槍舌劍 | 嘴唇像槍;舌頭像劍。形容能言善辯;言詞犀利;針鋒相對。也作“舌劍唇槍。” |
迫不得已 | 迫:逼迫;已:停止;結束。逼得毫無辦法;不得不如此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 | 鑠金:熔化金屬;積毀:積累的毀謗;銷骨:熔化骨頭。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,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北斗之尊 | 北斗星的位置近于天的中心。比喻地位非常尊貴。 |
圓鑿方枘 |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東道主 |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 |
豁然開朗 | 豁然:開闊敞亮的樣子;開朗:地方開闊;光線充足、明亮。指一下子出現了開闊明亮的境界。也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;心情十分舒暢。 |
是非曲直 | 曲:無理;直:有理。指對事物的評斷。 |
爭分奪秒 | 不放過一分一秒;形容對時間抓得很緊。也作“分秒必爭”。 |
張徨失措 | 見“張皇失措”。 |
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 | 指一味助長別人的聲勢,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