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常帶經(jīng)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行:走;經(jīng):經(jīng)書。走路經(jīng)常攜帶經(jīng)書。形容人好學(xué)。
出處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儒林傳》:“行常帶經(jīng),止息則誦習(xí)之。”
基礎(chǔ)信息
拼音xíng cháng dài jīng
注音ㄒ一ㄥˊ ㄔㄤˊ ㄉㄞˋ ㄐ一ㄥ
感情行常帶經(jīng)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近義詞牛角掛書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勞燕分飛(意思解釋)
- 無妄之災(zāi)(意思解釋)
- 骨肉離散(意思解釋)
- 鑿壁借光(意思解釋)
- 舉重若輕(意思解釋)
- 風(fēng)流才子(意思解釋)
- 壞法亂紀(jì)(意思解釋)
- 叫化子(意思解釋)
- 躡手躡腳(意思解釋)
- 一干二凈(意思解釋)
- 東扶西倒(意思解釋)
- 凡事預(yù)則立,不預(yù)則廢(意思解釋)
- 團(tuán)團(tuán)轉(zhuǎn)(意思解釋)
- 千絲萬縷(意思解釋)
- 樹欲靜而風(fēng)不止(意思解釋)
- 家無儋石(意思解釋)
- 刻不容緩(意思解釋)
- 一竅不通(意思解釋)
- 空話連篇(意思解釋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釋)
- 如癡如醉(意思解釋)
- 湖光山色(意思解釋)
- 散帶衡門(意思解釋)
- 穩(wěn)如泰山(意思解釋)
- 快人快語(意思解釋)
-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(意思解釋)
- 熱氣騰騰(意思解釋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釋)
※ 行常帶經(jīng)的意思解釋、行常帶經(jīng)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(guān)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從俗就簡 | 依照通俗的做法,以求簡易。 |
快馬加鞭 | 對本來跑得很快的馬再打幾鞭。比喻快上加快。 |
鍥而不舍 | 鍥:雕刻;舍:停止。不停地雕刻。比喻做事或?qū)W習(xí)有恒心。 |
普天同慶 | 普:普遍;天:天下;慶:慶賀。普天下共同慶祝。 |
匡亂反正 | 消除混亂局面,恢復(fù)正常秩序。 |
荒淫無恥 | 荒淫:貪酒好色。生活糜爛;不知羞恥。 |
德容言功 | 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謙:謙遜,虛心;受:得到;益:好處;滿:自滿,驕傲;招:招惹;損:損害。自滿會招致?lián)p失,謙虛可以得到好處。 |
萬無一失 |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。萬:形容很多;失:差錯。 |
自食其果 | 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 |
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(jié)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氣還沒有退盡。對年幼人表示輕蔑的說法。 |
經(jīng)緯天地 | 經(jīng):絲織品的直線;緯:絲織品的橫線。形容人的才能極大,能經(jīng)營天下,治理國政。 |
作壁上觀 | 壁:壁壘;營寨周圍的高墻。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(zhàn)。比喻從旁觀望;置身事外。 |
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 | 徒:空;羨:羨慕。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,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。 |
穩(wěn)如泰山 | 穩(wěn):穩(wěn)固。穩(wěn)固得像泰山一樣。形容極其穩(wěn)固;不可動搖。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晉書·苻朗載記》:“朗曰:‘吏部為誰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(xué)低下的人。②猶言人面獸心。 |
圓鑿方枘 |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榫頭插不進(jìn)圓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金玉滿堂 | 金、玉:黃金和美玉。指黃金寶石滿堂都是。形容財富之多。后也用于比喻富有才學(xué)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
力屈道窮 | 屈:竭,窮盡;道:途徑,辦法;窮:盡。力量辦法都已窮盡。 |
鳳友鸞交 |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(jié)成的夫婦。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。 |
孤注一擲 | 注:賭注;賭博時所押上的錢;孤注:賭錢的人在輸急時把所有的錢并在一起作為賭注;擲:這里指賭錢時擲骰子。賭徒在輸急了的時候把所有的錢并作一次押上去;以決最后輸贏。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險。 |
倒載干戈 | 倒:把鋒刃向里倒插著;載:陳設(shè),放置;干戈:古代的兩種兵器,泛指武器。把武器倒著放起來,比喻沒有戰(zhàn)爭,天下太平。 |
無所用心 | 用心:動腦筋。指不動腦筋;什么事情都不關(guān)心。 |
踵趾相接 | 謂腳跡相連。形容人數(shù)眾多,接連不斷。 |
足履實地 | 履:踩踏。腳踏實地。比喻實事求是,平實而不虛浮。 |
音容如在 | 聲音和容貌仿佛還在。形容對死者的想念。同“音容宛在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