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塵拜伏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望塵而拜”。
出處《北史·魏任城王云傳》:“時高肇權重,天下之士望塵拜伏。”
例子范文瀾《<唐代佛教>引言》:“神秀所到之處,王公士庶望塵拜伏,每天受上萬人的禮拜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wàng chén bài fú
注音ㄨㄤˋ ㄔㄣˊ ㄅㄞˋ ㄈㄨˊ
繁體朢塵拜伏
感情望塵拜伏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敬畏的神態。
近義詞望塵而拜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登大雅之堂(意思解釋)
- 物美價廉(意思解釋)
- 師心自是(意思解釋)
- 反唇相稽(意思解釋)
- 以小見大(意思解釋)
- 窮途潦倒(意思解釋)
- 起兵動眾(意思解釋)
- 長命富貴(意思解釋)
- 銷聲匿跡(意思解釋)
- 篤近舉遠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空費詞說(意思解釋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釋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釋)
- 官僚主義(意思解釋)
- 不到黃河心不死(意思解釋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釋)
- 正人君子(意思解釋)
- 發號施令(意思解釋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釋)
- 款學寡聞(意思解釋)
- 目無全牛(意思解釋)
- 牛驥同槽(意思解釋)
- 子繼父業(意思解釋)
- 裊裊婷婷(意思解釋)
- 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(意思解釋)
- 千真萬確(意思解釋)
- 雞口牛后(意思解釋)
※ 望塵拜伏的意思解釋、望塵拜伏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易放難收 | 話說出去容易,收回來就難了。 |
初出茅廬 | 茅廬:草屋。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;接受邀請;就任軍師;首戰用計火燒博望坡;大敗曹兵;立下了戰功。后比喻剛進入社會或工作崗位;缺乏經驗。 |
繩之以法 | 繩:準繩;引申為制裁;之:代詞代犯法的人;以:用;拿;法:法律;法令。用法律作準繩;給予制裁。 |
章甫薦履 | 冠被墊在鞋子下。比喻上下顛倒。 |
望風撲影 | 比喻做事沒有把握,沒有目標。也比喻毫無根據地盲目尋求。 |
居重馭輕 | 指人主掌握兵權以制政權。 |
信及豚魚 | 及:達到;豚:小豬。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。比喻信用非常好。 |
浪費筆墨 |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。 |
舉善薦賢 | 賢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舉推薦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大失所望 | 原來的希望完全落空。形容非常失望。 |
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| 公姑:公婆。比喻害怕見人而不得不見人。 |
時至運來 | 時機來了,運氣也有了轉機。指由逆境轉為順境。 |
永垂不朽 | 朽:磨滅。指光輝的事跡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;永遠不會磨滅。” |
命與仇謀 | 仇:仇敵。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。形容命運不好,常遇挫折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見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。形容極其明顯。 |
互通有無 |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帶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輕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過門不入 | 經過家門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職守,公而忘私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
可有可無 | 可以有也可以沒有。指無關緊要或不很重要。 |
繁榮富強 | 繁榮:(經濟或事業)蓬勃發展;興盛;富強:(國家)生產豐富;力量強大。形容國家興旺發達;富足強大。 |
平時不燒香,急來抱佛腳 | 諺語。原比喻平時不往來,遇有急難才去懇求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,臨時慌忙應付。 |
如入鮑魚之肆,久而不聞其臭 | 鮑魚:咸魚;肆:店鋪。如同進入咸魚店,時間一長就聞不到它的腥臭味。比喻環境對人的熏染和影響。 |
善自為謀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。 |
恩重如山 |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;形容恩義極為深重。 |
梟首示眾 | 斬首懸示于眾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