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孤寄命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托孤:以遺孤相托;寄命:以重要事情相托。臨終前將孤兒及重要事情相委托。
出處宋·羅大經《鶴林玉露補遺》第七卷:“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,韓魏公之凝立,亦此類也。”
例子清·魏源《默觚·學篇》:“日僤養馬而嚴威,可以托孤寄命矣?!?/p>
基礎信息
拼音tuō gū jì mìng
注音ㄊㄨㄛ ㄍㄨ ㄐ一ˋ ㄇ一ㄥˋ
繁體託孤寄命
感情托孤寄命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用于臨終時。
英語entrust the orphan and the important affairs to somebody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離世遁上(意思解釋)
- 素昧平生(意思解釋)
- 掃地出門(意思解釋)
- 有去無回(意思解釋)
- 兵無常勢(意思解釋)
- 今來古往(意思解釋)
- 餓虎吞羊(意思解釋)
- 壽元無量(意思解釋)
- 唯物主義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永垂不朽(意思解釋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釋)
- 水中撈月(意思解釋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釋)
- 生公說法(意思解釋)
- 勝友如云(意思解釋)
- 春光明媚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家破人亡(意思解釋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釋)
- 取之不盡(意思解釋)
- 苦口婆心(意思解釋)
- 樂以忘憂(意思解釋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釋)
- 戰不旋踵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哀兵必勝(意思解釋)
※ 托孤寄命的意思解釋、托孤寄命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殊途同歸 | 殊:不同的。通過不同的途徑;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 |
死灰復燃 |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。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。復:又。 |
強取豪奪 | 憑強力或權勢奪取。 |
過五關,斬六將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。 |
窮鄉僻壤 | 指荒遠偏僻的地方。 |
窮家富路 | 指居家應節儉,出門則要多帶盤纏,免遭困窘。 |
無時無刻 | 時、刻:時間;時候。沒有一時一刻。 |
明爭暗斗 |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進行爭斗;形容內部鉤心斗爭;互相爭斗的情況。 |
止沸益薪 | 謂本欲止水沸騰,卻反而在鍋下加柴。喻所做與本來愿望相反。 |
一哄而起 | 喧鬧;起哄。經過一陣喧鬧便馬上行動起來。形容無組織無計劃地行動。 |
親上成親 | 謂原是親戚,又再結姻親。 |
飛檐走壁 | 舊小說中形容有武藝的人身體輕捷,能夠跳上房檐,越過墻壁。 |
挖空心思 | 形容費盡心計;想盡一切辦法。 |
語重心長 | 重:鄭重。懇切話說得誠懇;有分量;心意深長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罪上加罪 | 指罪惡更為嚴重。 |
吉光片羽 | 片羽:一片羽毛;指吉光身上的一小塊毛皮;吉光:古代傳說中的神獸;毛皮為裘;入水數日不沉;入火不焦。比喻殘存的極其珍貴的文物。 |
共商國是 | 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遼闊;物產豐富。 |
天下第一 | 形容沒有人能比得上。 |
充耳不聞 | 充:塞住;聞:聽。塞住耳朵不聽。形容不聽別人的意見或勸告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說得多,做得少,聲勢很大,實效很小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規;引申為尋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談、技藝、事情等離奇;超出尋常。 |
在此存照 | 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動而忘了應有的態度;作出不適宜的舉動。乎:古漢語虛詞;無詞匯意義;所以:指原來應有的態度或行為。 |
三十六計,走為上計 |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 |
馳魂宕魄 | 形容振撼心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