恫瘝一體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恫瘝:病痛,疾苦。指對民間疾苦感同身受,看作自己的痛苦。
出處太平天國·黃期陛《建天京于金陵論》:“恫瘝一體,休戚相關,恩膏覃敷,海宇均蒙雨露沾濡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tōng guān yī tǐ
注音ㄊㄨㄥ ㄍㄨㄢ 一 ㄊ一ˇ
繁體恫瘝一軆
感情恫瘝一體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定語;用于處事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節(jié)用裕民(意思解釋)
- 見多識廣(意思解釋)
- 盲人說象(意思解釋)
- 逸游自恣(意思解釋)
- 天涯海角(意思解釋)
- 炙手可熱(意思解釋)
- 膽寒發(fā)豎(意思解釋)
- 廣闊天地(意思解釋)
- 群龍無首(意思解釋)
- 躡手躡腳(意思解釋)
- 擦肩而過(意思解釋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釋)
- 姹紫嫣紅(意思解釋)
- 識字知書(意思解釋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飽食暖衣(意思解釋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釋)
- 骨肉之親(意思解釋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釋)
- 飯囊酒甕(意思解釋)
- 敢不承命(意思解釋)
- 珠玉之論(意思解釋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釋)
- 結纓伏劍(意思解釋)
- 滿園春色(意思解釋)
- 美人遲暮(意思解釋)
- 任憑風浪起,穩(wěn)坐釣魚臺(意思解釋)
※ 恫瘝一體的意思解釋、恫瘝一體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學習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點;教學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識貧乏。 |
鬼怕惡人 | 比喻兇惡的人懼怕更兇惡者。 |
冷若冰霜 | 若:好像。冷得像冰霜一樣。比喻對人對事十分冷淡;沒有一絲熱情。有時也指面目或態(tài)度嚴厲;使人無法靠近。 |
明知故問 |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種情況;卻還要故意問別人。 |
哀而不傷 | 哀:悲哀;傷:傷害;妨害;悲痛過分。①感情適度;悲哀而不過度傷心。后用來形容詩歌;音樂等含優(yōu)雅哀調;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。 |
爭先恐后 | 爭著向前;唯恐落后。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。 |
可想而知 | 想:推想。可以通過推想而了解真相。 |
廢書而嘆 | 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。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。 |
化鴟為鳳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鬼頭鬼腦 | 形容舉止詭秘;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擺脫。不能將自己拔出來。指陷進很深的境地;難以使自己從中解脫出來。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斷織勸學 |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,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。后比喻勸勉學習。 |
有求必應 | 只要有人請求;就一定答應。形容容易答應人的請求;好說話。 |
勤學苦練 | 認真學習,刻苦訓練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醫(yī)術高明。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。 |
斗南一人 | 斗南:北斗星以南。指天下,海內。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。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。 |
南征北戰(zhàn),東蕩西殺 | 征:征戰(zhàn);蕩:掃蕩。形容轉戰(zhàn)南北,奮勇殺敵。 |
踵武前賢 | 踵:腳跟。武:足跡。跟隨著前人的腳步走。比喻效法前人。 |
歡聚一堂 |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。 |
歲寒三友 | 松、竹經(jīng)冬不凋,梅花耐寒開放,因此有“歲寒三友”之稱。 |
千里命駕 | 命駕:命人駕車。備上車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訪朋友。形容友情深厚。 |
平時不燒香,急來抱佛腳 | 諺語。原比喻平時不往來,遇有急難才去懇求。后多指平時沒有準備,臨時慌忙應付。 |
湖海飄零 | 飄零:飄泊。居無定所,四處飄泊。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寒木春華 | 寒木不凋,春華吐艷。比喻各具特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