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走石泣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泣:哭泣。山在移動,石頭也哭泣。比喻暴政將要滅亡。
出處南朝·梁·任昉《述異記》:“桀時泰山,山走石泣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hān zǒu shí qì
注音ㄕㄢ ㄗㄡˇ ㄕˊ ㄑ一ˋ
感情山走石泣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目光短淺(意思解釋)
- 見多識廣(意思解釋)
- 暴發(fā)戶(意思解釋)
- 信及豚魚(意思解釋)
- 富貴驕人(意思解釋)
- 物腐蟲生(意思解釋)
- 窮鄉(xiāng)僻壤(意思解釋)
- 大惑不解(意思解釋)
- 窮家富路(意思解釋)
- 無時無刻(意思解釋)
- 龍騰虎躍(意思解釋)
- 時至運來(意思解釋)
- 白發(fā)蒼蒼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國泰民安(意思解釋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釋)
- 將奪固與(意思解釋)
- 馬牛其風(意思解釋)
- 春去冬來(意思解釋)
- 鳳協(xié)鸞和(意思解釋)
- 運籌帷幄(意思解釋)
- 輕重緩急(意思解釋)
- 性命攸關(意思解釋)
- 引領翹首(意思解釋)
- 眾口鑠金,積毀銷骨(意思解釋)
- 過甚其詞(意思解釋)
- 舉目無親(意思解釋)
- 餓殍遍野(意思解釋)
※ 山走石泣的意思解釋、山走石泣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(wǎng)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盡信書不如無書 | 泛指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。 |
隔靴搔癢 | 隔著靴子撓癢癢。原為禪宗用語;比喻領會佛理不夠透徹;未能悟境觸機。后比喻說話寫文章沒有抓住主題;不中肯;不貼切;或做事沒有抓住關鍵;不解決問題。 |
暴發(fā)戶 | 指突然發(fā)了財?shù)昧藙莸娜恕?/td> |
舊地重游 | 重新來到曾經(jīng)居住或游覽過的地方。 |
古色古香 | (陳設、器物或藝術品)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。古香:古書畫散發(fā)出的氣味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(xiāng)。 |
花言巧語 |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(nèi)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將就應付;不認真。了:了結。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。指做事不認真;缺乏責任心。 |
視死如歸 |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樣平常。形容為了正義事業(yè);不怕犧牲生命。 |
禍國誤民 | 禍:禍害;誤:誤導,耽誤。指危害國家,誤導人民。 |
光前啟后 | 猶“光前裕后”。 |
結纓伏劍 | 結纓:系上帽帶;伏劍:拔劍自刎。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。 |
滿園春色 | 整個園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榮的景象。 |
立地書櫥 | 比喻人讀書多,學識文博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千真萬確 | 真:真實;確:確實。形容情況非常確實。 |
平生莫做虧心事,半夜敲門不吃驚 | 平生:有生以來;虧心:違背良心。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,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。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,心地坦然。 |
色厲內(nèi)荏 | 色:神色;歷:歷害;內(nèi):內(nèi)心。荏:軟弱;怯懦。形容外表嚴厲強硬;內(nèi)心怯懦軟弱。 |
逢人說項 |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|
閉門讀書 | 關起門來在家里讀書。形容專心埋頭苦讀。 |
辭喻橫生 | 橫生:橫逸而出。言辭生動,橫逸而出。 |
勿謂言之不預 |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,表示事前已講明白。 |
書不釋手 | 手里的書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學或看書入迷。 |
弊多利少 | 指弊端超過有利。 |
報讎雪恨 | 報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。參見“報仇雪恨”。 |
三月不知肉味 | 三個月之內(nèi)吃肉不覺得有味道。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。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。 |
體規(guī)畫圓 | 猶言依樣畫葫蘆。謂墨守成規(guī),一味模仿。 |
私鹽私醋 | 私:秘密。比喻不敢公開見人的事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