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豕渡河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。
出處漢·蔡邕《月令問答》:“書有轉誤,三豕渡河之類也。”
例子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練字》:“晉之史記,三豕渡河,文變之謬也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sān shǐ dù hé
注音ㄙㄢ ㄕˇ ㄉㄨˋ ㄏㄜˊ
感情三豕渡河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指文字刊印訛誤。
近義詞三豕涉河
英語printer's error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別財異居(意思解釋)
- 大公無私(意思解釋)
- 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(意思解釋)
- 敵眾我寡(意思解釋)
- 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(意思解釋)
- 居重馭輕(意思解釋)
- 窮鄉僻壤(意思解釋)
- 結黨營私(意思解釋)
- 炙手可熱(意思解釋)
- 苦思冥想(意思解釋)
- 鬼瞰其室(意思解釋)
- 源源不斷(意思解釋)
- 流離顛沛(意思解釋)
- 鐵面無私(意思解釋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釋)
- 慷慨悲歌(意思解釋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釋)
- 冠絕一時(意思解釋)
- 藏形匿影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海底撈月(意思解釋)
- 難上加難(意思解釋)
- 拔茅連茹(意思解釋)
- 大開方便之門(意思解釋)
- 戰天斗地(意思解釋)
- 只要功夫深,鐵杵磨成針(意思解釋)
- 通俗易懂(意思解釋)
- 風聲鶴唳(意思解釋)
※ 三豕渡河的意思解釋、三豕渡河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沒顛沒倒 | 指沒分曉或紛亂的樣子。 |
無妄之災 | 無妄:意想不到的。意外的災禍或平白無故受到的損害、牽連。 |
骨肉離散 | 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。比喻親人分散,不能團聚。 |
回光反照 | 指日落時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時發亮。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興奮。也比喻事物滅亡前夕的短暫興旺。 |
烏合之眾 | 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錢都沒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貧困。 |
流離顛沛 |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。形容生活艱難,四處流浪。 |
同心合力 | 團結一致,共同努力。 |
百無一是 | 是:對的;正確的。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。 |
吃不了兜著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。 |
前腳后腳 | 比喻緊跟著。 |
語重心長 | 重:鄭重。懇切話說得誠懇;有分量;心意深長。 |
魚死網破 | 不是魚死;就是網破。指拼個你死我活。 |
千絲萬縷 | 縷:線。千根絲;萬條線。形容兩者之間密切而復雜的聯系。 |
室徒四壁 |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。喻貧窮。 |
互通有無 | 相互間拿自己多余的東西去調換自己所缺少的東西。 |
欺善怕惡 |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 |
理直氣壯 | 直:正確、合理、充分;氣壯:氣勢旺盛。理由正確、充分;說話的氣勢就很盛。 |
扭直作曲 | 比喻是非顛倒。 |
皮笑肉不笑 |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。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。 |
叫苦連天 | 一聲接一聲地訴苦。 |
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 | 用公道來回報怨恨,用恩德來回報恩德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問事完畢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辦公或審理案件結束。現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時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難或問題時;向后退縮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 |
移日卜夜 | 指晝夜相繼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說話、作文章嚴謹慎重。斟酌:考慮;推敲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