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慢后恭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慢:傲慢。以前態度傲慢,后來恭敬有禮。形容前后態度截然不同。
出處梁啟超《王荊公傳》第16章:“知制誥與翰林學士,相去幾何?此而謂其前慢后恭見利忘義,何深文之甚?”
基礎信息
拼音qián màn hòu gōng
注音ㄑ一ㄢˊ ㄇㄢˋ ㄏㄡˋ ㄍㄨㄥ
感情前慢后恭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指人的前后態度。
近義詞前倨后恭、后恭前倨
英語be haughty before and polite afterward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綠林豪客(意思解釋)
- 謹小慎微(意思解釋)
- 飽食終日,無所事事(意思解釋)
- 骨肉離散(意思解釋)
- 戶限為穿(意思解釋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釋)
- 臨危受命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車(意思解釋)
- 有權有勢(意思解釋)
- 識字知書(意思解釋)
- 敲詐勒索(意思解釋)
- 挖空心思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折臂三公(意思解釋)
- 望而生畏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氣吞牛斗(意思解釋)
- 國無寧日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雙柑斗酒(意思解釋)
- 鷸蚌相爭(意思解釋)
- 慮周藻密(意思解釋)
- 舉目無親(意思解釋)
- 揮戈反日(意思解釋)
- 發人深思(意思解釋)
- 經國之才(意思解釋)
- 妨功害能(意思解釋)
※ 前慢后恭的意思解釋、前慢后恭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及時應令 | 與季節時令相適應。 |
安內攘外 |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內部,排除外患。 |
反哺之私 | 反哺:幼鳥長大后,銜食喂其母。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,報答養育之恩。 |
笑罵由他笑罵,好官我自為之 | 指為官聲名很壞,任憑人們笑罵,還是泰然自若當自己的官。 |
首身分離 | 首:頭。頭和身體分開了。指被砍頭。 |
發綜指示 | 獵人發現野獸的蹤跡,指示獵狗跟蹤追捕。比喻在后面操縱指揮。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鬩:爭吵;墻:門屏。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內部雖有分歧,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。 |
物腐蟲生 | 東西腐爛了才會生蟲。比喻禍患的發生,總有內部的原因。也比喻本身有了弱點,別人才能乘機打擊。 |
烏合之眾 | 合:聚合;眾;許多人。比喻臨時雜湊的、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。 |
以權謀私 | 以:憑借;權:權力;權勢;謀:謀求;謀取;私:私利。憑著權利謀取私利。 |
算無遺策 | 算:計劃;遺策:失算。形容策劃精密準確,從來沒有失算。 |
用心良苦 | 費勁心血 |
喟然長嘆 | 喟然:嘆氣的樣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嘆氣。 |
故步不離 | 故步:舊的步法。比喻因循守舊,安于現狀,不求上進。 |
繁文縟節 | 文;節:舊時指禮節;縟:繁重。繁瑣過多的禮節、儀式。也指繁瑣多余的事項或手續。 |
擦肩而過 | 擦:挨。挨著肩而溜走。指沒有抓住機會。 |
通都大邑 | 都:都市;邑:城。四通八達的大都會、大城市。 |
雄心壯志 | 偉大的理想;宏偉的志愿。 |
離弦走板 |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。 |
進銳退速 | 銳:迅速。急于求進者往往后退也快。 |
絆腳石 | 絆腳的石頭,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。 |
目眩心花 |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繚亂,心神迷亂。 |
祖傳秘方 | 指祖先遺傳下來的秘密配方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骨肉之親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親;親:親愛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間相親相愛的關系。 |
斷香零玉 | 比喻女子的尸骸。 |
欺善怕惡 | 欺侮善良者,懼怕兇惡者。 |
斗水活鱗 | 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鱗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