鳴于喬木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《詩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。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。”后以“鳴于喬木”比喻仕進達于高位。
出處《詩·小雅·伐木》:“伐木丁丁,鳥鳴嚶嚶。出自幽谷,遷于喬木。”
例子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:“鳴于喬木,乃金聲而玉振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míng yú qiáo mù
注音ㄇ一ㄥˊ ㄩˊ ㄑ一ㄠˊ ㄇㄨˋ
繁體鳴于喬木
感情鳴于喬木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書面語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一手遮天(意思解釋)
- 芒刺在背(意思解釋)
- 反復無常(意思解釋)
- 鷗鳥不下(意思解釋)
- 死要面子(意思解釋)
- 長命富貴(意思解釋)
- 惡衣惡食(意思解釋)
- 荒淫無恥(意思解釋)
- 說一不二(意思解釋)
- 肝膽欲碎(意思解釋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釋)
- 鬼瞰其室(意思解釋)
- 愛才如渴(意思解釋)
- 目不轉睛(意思解釋)
- 歸十歸一(意思解釋)
- 禍國誤民(意思解釋)
- 鉆木取火(意思解釋)
- 陽春白雪(意思解釋)
- 一鼓作氣(意思解釋)
- 唇槍舌劍(意思解釋)
- 叫苦連天(意思解釋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釋)
- 愛毛反裘(意思解釋)
- 千真萬確(意思解釋)
- 暴露無遺(意思解釋)
- 福善禍淫(意思解釋)
- 忘乎所以(意思解釋)
- 土生土長(意思解釋)
※ 鳴于喬木的意思解釋、鳴于喬木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|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二個丈夫。指忠誠不二。 |
自怨自艾 | 原指自己悔恨;自己改正。現形容悔恨交加。怨:悔恨;艾:割草;改正。 |
蠢蠢欲動 | 蠢蠢:爬蟲蠕動的樣子。形容像蟲子一樣開始動彈。比喻敵人策劃準備進攻;或壞人準備搗亂破壞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嚴明法紀。 |
牛口之下 | 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壽元無量 | 壽元:壽命;無量:沒有限度。祝人長壽的頌辭。 |
下臨無地 | 臨:居高處朝向低處。從高往下看,望不見底。形容地勢極其陡峭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這里指官服。脫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辭官還鄉。 |
直搗黃龍 |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。搗:搗毀;黃龍:黃龍府;金人腹地。現泛指敵人腹地。 |
花言巧語 | 原指鋪張修飾而無實際內容的言語或文辭。后指虛假而動聽的話;也指說虛假而動聽的話。 |
燕雀安知鴻鵠志 | 鴻鵠:天鵝。比喻庸俗的人不能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。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自滿會招致損失,謙虛可以得到益處。 |
死對頭 | 指難以和解的仇敵。 |
半夜三更 | 三更:舊時一夜分為五更;半夜子時為三更;即夜十一點至凌晨一點。 |
珠玉之論 | 形容精辟的言論,卓越的見解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心服口服 |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氣或認輸。 |
背鄉離井 | 指遠離家鄉,流落他方。 |
今古奇觀 | 奇觀:奇異的景象。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似曾相識 | 好象曾經見過。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
脫口而出 | 指話語未經思索;隨口而言。脫口:不加思索地開口說。 |
茍合取容 | 茍合:茍且附合;取容:取悅,討好。茍且迎合,取悅于人。 |
屨及劍及 | 屨:鞋;及:趕上。形容人奮發興起,行動果斷迅速 |
迷迷糊糊 | 使人混亂煩躁迷惑不清,使渾濁不清。 |
善自為謀 | 善于替自己打算。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。 |
飽學之士 | 飽學:學識淵博。指學識淵博的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