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罰敕法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罰:刑罰;敕:整飭。嚴明刑罰,整頓法度。
出處《周易 噬嗑》:“雷電噬嗑,先王以明罰敕法。”
例子然后明罰敕法,以肅理官,克厭天心,慰塞人事。《晉書·郭璞傳》
基礎信息
拼音míng fá chì fǎ
注音ㄇ一ㄥˊ ㄈㄚˊ ㄔˋ ㄈㄚˇ
繁體明罰勅灋
感情明罰敕法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用于治政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枝對葉比(意思解釋)
- 余波未平(意思解釋)
- 窮家富路(意思解釋)
- 風流才子(意思解釋)
- 仰屋著書(意思解釋)
- 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進銳退速(意思解釋)
- 發號施令(意思解釋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釋)
- 死對頭(意思解釋)
- 東施效顰(意思解釋)
- 時不我待(意思解釋)
- 無稽之談(意思解釋)
- 身敗名裂(意思解釋)
- 笑貌聲音(意思解釋)
- 故態復萌(意思解釋)
- 匪夷所思(意思解釋)
- 滿面春風(意思解釋)
- 進進出出(意思解釋)
- 哀兵必勝(意思解釋)
- 轉彎磨角(意思解釋)
- 大起大落(意思解釋)
- 風卷殘云(意思解釋)
- 去住兩難(意思解釋)
- 池魚之殃(意思解釋)
- 背義忘恩(意思解釋)
- 斷子絕孫(意思解釋)
- 地平天成(意思解釋)
※ 明罰敕法的意思解釋、明罰敕法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泥牛入海 | 泥塑的牛進入大海中就會化掉。比喻一去不返;杳無音信。 |
貧賤不移 | 移:改變。不因生活貧困、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堅定。 |
假公濟私 | 假:借;濟:補益;助。假借公家的名義來謀取個人利益。 |
掃地出門 | 原指把一切雜物都掃出門去;室內干干凈凈;不留任何東西。后比喻全部家產都被處理;連人也被趕出家門。 |
浪費筆墨 | 指人作品不好或文章過于繁瑣。 |
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 | 比喻寧居小者之首,不為大者之后。同“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”。 |
目不轉睛 | 睛:眼珠。眼睛不眨;眼珠不轉地盯著看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;看得出神。 |
源源不斷 | 源源:水流不斷的樣子。形容連續不斷。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陽落山的時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時天色昏暗。 |
不卑不亢 | 卑:自卑;亢:高傲。既不自卑;也不高傲。也作“不亢不卑”。 |
酒能亂性 | 喝多酒能夠使人不能自控,就會淫亂。 |
妻兒老少 | 見“妻兒老小”。 |
生拉硬扯 | 形容說話或寫文章牽強附會。也形容用力拉扯,勉強別人聽從自己。 |
畫地為牢,議不入 | 議:議論。在地上畫個圓圈當作牢獄,人們議論著不敢進入。形容獄吏的兇殘暴虐。 |
倒裳索領 | 索:搜尋、尋求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。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。 |
白首之心 | 老年時的壯志。 |
香火姻緣 | 香和燈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稱彼此意志相投為“香火因緣”。《北史·陸法和傳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釋梵天王坐處,豈規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與主上有香火因緣,且主上應有報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度德量力 | 度:衡量。衡量自己的品德;估計自己的能力。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。 |
依樣畫葫蘆 | 比喻單純地照樣子模仿;也作“依樣葫蘆”;“比著葫蘆畫瓢”、“照葫蘆畫瓢”。 |
狼吞虎咽 | 像狼虎一樣吞咽東西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。 |
雷大雨小 | 比喻說得多,做得少,聲勢很大,實效很小。 |
止戈興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戰爭,施行仁政。 |
騰聲飛實 | 傳揚名聲與功業。謂使名實俱得傳揚。 |
坑坑洼洼 | 形容物體表面凹凸不平,高高低低。 |
群山四應 |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 |
反戈一擊 | 反:反轉;調轉;戈:古代的一種兵器;尖頭橫刃;長柄;像矛。調轉矛頭;向自己原來的營壘進攻。比喻掉轉方向;對自己陣營的壞人壞事進行斗爭。 |
揮戈反日 | 揮舞兵器,趕回太陽。比喻排除困難,扭轉危局。 |
扯旗放炮 | 比喻公開張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