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色如土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面如土色”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回:“驚得洪太尉目睜口呆,罔知所措,面色如土,奔到廊下,只見真人向前叫苦不迭。”《西湖二集·吳越王再世索江山》:“董昌面色如土。眾兵都面面廝覷,不敢則聲。”
例子學徒淘米河邊,照見面色如土。劉復《學徒苦》詩
基礎信息
拼音miàn sè rú tǔ
注音ㄇ一ㄢˋ ㄙㄜˋ ㄖㄨˊ ㄊㄨˇ
繁體靣色如土
感情面色如土是貶義詞。
用法作定語、賓語、狀語;指驚恐。
近義詞面如灰土
英語be blue about the gills(look ashen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不可勝舉(意思解釋)
- 繩之以法(意思解釋)
- 任人唯親(意思解釋)
- 難言之隱(意思解釋)
- 失魂喪膽(意思解釋)
- 秋水伊人(意思解釋)
- 繩鋸木斷(意思解釋)
- 苦口之藥(意思解釋)
- 懸崖勒馬(意思解釋)
- 汗牛充棟(意思解釋)
- 必由之路(意思解釋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釋)
- 作亂犯上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折臂三公(意思解釋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釋)
- 不置可否(意思解釋)
- 風情月意(意思解釋)
- 捫心自問(意思解釋)
- 各行其是(意思解釋)
- 戰戰業業(意思解釋)
- 身敗名裂(意思解釋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釋)
- 卑鄙齷齪(意思解釋)
- 會少離多(意思解釋)
- 時運亨通(意思解釋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釋)
- 束身受命(意思解釋)
※ 面色如土的意思解釋、面色如土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天王老子 | 比喻至尊至貴、最有權威的人。 |
杯蛇幻影 | 比喻疑神疑鬼,自相驚擾。同“杯弓蛇影”。 |
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“名士”。舊指冒充風雅的人。 |
黃臺之瓜 | 黃臺:指《黃臺瓜辭》,為唐李賢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則天不能再廢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翩翩起舞 | 輕捷飄逸地跳起舞來。 |
鼠憑社貴 | 老鼠把窩做在土地廟下面,使人不敢去挖掘。比喻壞人仗勢欺人。 |
哀而不傷 | 哀:悲哀;傷:傷害;妨害;悲痛過分。①感情適度;悲哀而不過度傷心。后用來形容詩歌;音樂等含優雅哀調;卻又感情適度而不過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適度或無傷大雅。 |
有去無回 | 只有出去的,沒有回來的。 |
辭簡意足 | 簡:簡要;足:充實,完備。文詞簡要而內容充實。 |
流離轉徙 | 輾轉遷移,無處安身。 |
營私舞弊 | 營:謀求;舞:玩弄;弊:壞事。為了謀求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;違法亂紀。 |
親上成親 | 謂原是親戚,又再結姻親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。 |
敷衍了事 | 敷衍:將就應付;不認真。了:了結。將就應付地把事辦了。指做事不認真;缺乏責任心。 |
鴻儒碩學 | 鴻儒:大儒;碩學:有很多學問的人。泛指學識淵博、造詣很深的學者。 |
分路揚鑣 | 揚鑣:指驅馬前進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妻兒老少 | 見“妻兒老小”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凹凸不平 |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進的地方。 |
通俗易懂 |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。 |
縱橫天下 | 在天下任意往來,沒有阻擋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騙。欺騙自己,也欺騙別人。 |
清風勁節 | 喻人品純潔,節操堅貞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帶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輕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奮起直追 | 奮:鳥類展翅起飛。形容在已經落后的情況下;振作起來;一股勁地趕上去。 |
別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現多指心里打著壞主意。 |
脫口而出 | 指話語未經思索;隨口而言。脫口:不加思索地開口說。 |
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