屨及劍及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屨:鞋;及:趕上。形容人奮發興起,行動果斷迅速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四年》:“投袂而起,屨及于窒皇,劍及于寢門之外,車及于蒲胥之市。秋九月,楚子圍宋。”
例子清·康有為《上清帝第二書》:“楚莊投袂,屨及劍及,即日伐宋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jù jí jiàn jí
注音ㄐㄨˋ ㄐ一ˊ ㄐ一ㄢˋ ㄐ一ˊ
繁體屨及劍及
感情屨及劍及是中性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謂語;形容行動堅決、迅速。
近義詞劍及屨及
英語take immediate action(resolute and quick action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窮光蛋(意思解釋)
- 目迷五色(意思解釋)
- 明知故問(意思解釋)
- 暮史朝經(意思解釋)
- 秣馬厲兵(意思解釋)
- 名重一時(意思解釋)
- 仰屋著書(意思解釋)
- 空谷傳聲(意思解釋)
- 龍騰虎躍(意思解釋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語不驚人(意思解釋)
- 雞胸龜背(意思解釋)
- 塵外孤標(意思解釋)
- 飯囊酒甕(意思解釋)
- 融會貫通(意思解釋)
- 沖鋒陷陣(意思解釋)
- 流里流氣(意思解釋)
- 打情賣笑(意思解釋)
- 離奇古怪(意思解釋)
- 立竿見影(意思解釋)
- 顧景慚形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離本趣末(意思解釋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釋)
- 老牛舐犢(意思解釋)
- 轉彎磨角(意思解釋)
- 息息相關(意思解釋)
※ 屨及劍及的意思解釋、屨及劍及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實至名歸 | 實:實際的成就;至:達到;名:名譽;歸:到來。有了真正的學識、本領或功業,自然就有聲譽。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高聳入云 | 聳:直立,高起。高高地直立,直入云端。形容建筑物、山峰等高峻挺拔。 |
聾者之歌 | 聾者學人唱歌,卻聽不到歌聲,無以自樂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,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。 |
形影相顧 | 形:形體;影:身影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。形容無依無靠,非常孤單。 |
枝對葉比 | 枝葉相對并列。比喻駢體文對偶句式。 |
著手回春 | 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。也比喻醫術高明。 |
志滿意得 | 志向實現,心滿意足。 |
山雨欲來風滿樓 | 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的緊張情勢。 |
戶限為穿 | 戶限:門檻;為:被。門檻都踩破了。形容進出的人很多。 |
銷聲匿跡 | 不出聲;不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。銷:消失。 |
肝膽過人 | 膽量超過一般人。比喻有勇氣,有血性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唯物主義 | 認為世界就其本質來說是物質的,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的,意識是物質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的哲學觀點。 |
喔咿儒睨 | 儒睨:強笑的樣子。形容老著臉皮,強作歡顏。 |
之死靡二 |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 |
聊以自慰 | 聊:姑且;自慰:自我安慰。姑且用以作自我安慰。 |
前腳后腳 | 比喻緊跟著。 |
正人君子 | 舊時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。 |
難上加難 | 難:不容易。形容極端的難度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見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見。形容極其明顯。 |
吳頭楚尾 | 今江西北部,春秋時是吳、楚兩國交界的地方,它處于吳地長江的上游,楚地長江的下游,好象首尾互相銜接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令人作嘔 | 嘔:想吐;惡心。形容使人厭惡。 |
兵微將寡 | 微、寡:少。兵少將也不多。形容力量薄弱。 |
牛刀小試 | 牛刀:宰牛的刀。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試驗。比喻有大本領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。 |
風聲鶴唳 | 唳:鶴鳴聲。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。形容驚慌失措;或自相驚擾。 |
平地一聲雷 |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。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