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儒十丐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儒:舊指讀書人。元代統治者把人分為十等,讀書人列為九等,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。后指知識分子受到歧視和苛待。
出處宋·鄭恩肖《心史》:“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醫、六工、七獵、八民、九儒、十丐。”
例子清·趙翼《陔余叢考》:“一官、二吏、三僧、四道、五醫、六工、七獵、八民、九儒、十丐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jiǔ rú shí gài
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
繁體九儒十匃
感情九儒十丐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賓語、定語;指下等人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梁孟相敬(意思解釋)
- 奔走相告(意思解釋)
- 大名鼎鼎(意思解釋)
- 鋪張浪費(意思解釋)
- 齊頭并進(意思解釋)
- 易子而教(意思解釋)
- 又紅又專(意思解釋)
- 處實效功(意思解釋)
- 照葫蘆畫瓢(意思解釋)
- 平淡無奇(意思解釋)
- 肝膽過人(意思解釋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能移(意思解釋)
- 薄暮冥冥(意思解釋)
- 不攻自破(意思解釋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車(意思解釋)
- 語不驚人(意思解釋)
- 白發蒼蒼(意思解釋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釋)
- 黃雀銜環(意思解釋)
- 事與愿違(意思解釋)
- 家無儋石(意思解釋)
- 理直氣壯(意思解釋)
- 扭直作曲(意思解釋)
- 亡命之徒(意思解釋)
- 地丑德齊(意思解釋)
- 足衣足食(意思解釋)
※ 九儒十丐的意思解釋、九儒十丐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勞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先聲奪人 | 聲:聲勢;奪人:指動搖人心。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。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。 |
氣充志驕 | 謂心滿意得,驕傲自大。 |
壓歲錢 | 過陰歷年時長輩給小孩兒的錢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嚴明法紀。 |
惜指失掌 | 惜:吝惜。因舍不得一個指頭而失掉一個手掌。比喻因小失大。 |
趕盡殺絕 | 驅除干凈;徹底消滅。比喻殘忍狠毒;不留余地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暢,物體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壞法亂紀 | 破壞法制和紀律。 |
皮開肉綻 | 綻:裂開。皮肉都裂開。形容被毆打得傷勢極重。 |
貧賤不能移 | 不會因生活貧困,地位卑微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 |
下臨無地 | 臨:居高處朝向低處。從高往下看,望不見底。形容地勢極其陡峭。 |
女扮男裝 | 女子穿上男裝,打扮成男子的模樣。 |
風聲鶴唳 | 唳:鶴鳴聲。風吹的響聲和仙鶴的叫聲。形容驚慌失措;或自相驚擾。 |
法不阿貴 | 法:法律。阿:偏袒;討好。指法律不偏袒有權勢富貴的人。意思是秉公執法;不畏權貴。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
通時合變 | 同“通權達變”。 |
時運亨通 | 指時運好,諸事順利。 |
汲汲顧影 | 惶惶然自顧其影,孤苦失望的樣子。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,洋洋得意的樣子。 |
一剎那 | 剎那:梵文ksana的音譯。指十分短促的時間。 |
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 | 山陰道:在會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風景優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勝看。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,應接不過來。 |
圓鑿方枘 | 鑿:榫眼;枘:榫頭。方榫頭插不進圓榫眼。比喻不相投合;格格不入。 |
撥亂濟危 | 平定亂世,救濟危難。亦作“撥亂濟時”。 |
避俗趨新 | 避:舍棄;趨:奔赴,趨向。指舍棄舊俗而追求新潮。 |
淺見薄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
窮愁潦倒 | 窮愁:窮困愁傷。潦倒:頹喪,失意。形容貧寒困窘,愁苦失意的樣子。亦作“羈愁潦倒”、“潦倒窮愁”。 |
息息相關 | 息:呼吸。呼吸也相互關連。形容非常密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