矯國更俗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匡正國事,改革敝俗。同“矯國革俗”。
出處《戰國策 齊策六》:“矯國革俗于天下,功名可立也?!薄妒酚?魯仲連鄒陽列傳》作“矯國更俗”。司馬貞索隱:“矯正國事,改更弊俗也?!?/p>
基礎信息
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
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
繁體矯國更俗
感情矯國更俗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改變風俗。
近義詞矯國革俗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日理萬機(意思解釋)
- 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(意思解釋)
- 林下風致(意思解釋)
- 夸大其詞(意思解釋)
- 僧多粥少(意思解釋)
- 自我批評(意思解釋)
- 令人神往(意思解釋)
- 紫陌紅塵(意思解釋)
- 又紅又專(意思解釋)
- 不三不四(意思解釋)
- 萬馬奔騰(意思解釋)
- 驚鴻艷影(意思解釋)
- 偃旗息鼓(意思解釋)
- 主明臣直(意思解釋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釋)
- 三十三天(意思解釋)
- 珠玉之論(意思解釋)
- 舉直錯枉(意思解釋)
- 將奪固與(意思解釋)
- 黑天半夜(意思解釋)
- 人面狗心(意思解釋)
- 超然絕俗(意思解釋)
- 雷大雨小(意思解釋)
- 汲汲顧影(意思解釋)
- 他山之石(意思解釋)
- 始終一貫(意思解釋)
- 高步通衢(意思解釋)
- 去住兩難(意思解釋)
※ 矯國更俗的意思解釋、矯國更俗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脆而不堅 | 脆弱而不堅實。形容虛有其表。 |
日日夜夜 |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續的時間長。 |
先聲奪人 | 聲:聲勢;奪人:指動搖人心。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。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。 |
以身試法 | 身:親身;指生命;試:嘗試;法:法律;刑法。拿性命去嘗試法律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。 |
餓虎吞羊 | 饑餓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貪婪。 |
空口無憑 | 憑:憑證。只是嘴說;沒有憑證。指不足為據。 |
敲詐勒索 | 依仗權勢或抓住別人的把柄;采取威脅手段索取錢財。 |
發號施令 | 發、施:發布;下達;號:號令、命令。發布命令;下達指示;進行指揮。 |
拔茅連茹 | 茅:白茅,一種多年生的草;茹:植物根部互相牽連的樣子。比喻互相推薦,用一個人就連帶引進許多人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帶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輕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?!彼巍り懹巍杜c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?!?/td> |
愛毛反裘 | 古時穿皮毛衣服,毛的一面向外。比喻不重視根本,輕重倒置。 |
凌云之志 | 凌云:高入云霄的志氣。形容遠大的志向。 |
心小志大 | 辦事小心,抱負遠大。 |
麻木不仁 | 不仁:失去感覺能力。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;對刺激沒有感覺。形容思想不敏銳;對事物反應遲鈍;漠不關心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約束自身,不放縱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、聽從命令。 |
面授機宜 | 面:當面;授:教;傳授;機宜:適應時機的對策、辦法。當面教給應采取的機密的對策或措施。 |
群山四應 | 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 |
五花八門 | 原指五行陣和八門陣。這是古代兩種戰術變化很多的陣勢。比喻變化多端或花樣繁多。 |
罵罵咧咧 |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|
他山之石 | 別的山上的石頭。比喻能幫助自己提高見識改正缺點、錯誤的外力。 |
進退維谷 | 維:語氣助詞。谷:比喻困難處境。進和退都處于困難的境地。 |
見所不見 | 見“見所未見”。 |
強顏歡笑 | 心里不暢快,但臉上勉強裝出喜笑的樣子。 |
梟首示眾 | 斬首懸示于眾。 |
好來好去 | 善始善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