煎豆摘瓜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比喻親屬相殘。
出處三國 魏 曹植《七步詩》:“煮豆燃豆萁……相煎何太急。”唐 李賢《黃臺瓜辭》:“三摘猶自可,摘絕抱蔓歸。”
例子或兄弟爭國,煎豆摘瓜,而建文之仁,金川門改為僧。康有為《大同書》甲部第六章
基礎信息
拼音jiān dòu zhāi guā
注音ㄐ一ㄢ ㄉㄡˋ ㄓㄞ ㄍㄨㄚ
感情煎豆摘瓜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、定語;指親屬相殘。
近義詞骨肉相殘、自殘骨肉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心灰意懶(意思解釋)
- 狐群狗黨(意思解釋)
- 不辱使命(意思解釋)
- 酒囊飯袋(意思解釋)
- 零光片羽(意思解釋)
- 處實效功(意思解釋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釋)
- 玩世不恭(意思解釋)
- 如法炮制(意思解釋)
- 牛口之下(意思解釋)
- 下臨無地(意思解釋)
- 通都大邑(意思解釋)
- 倒冠落佩(意思解釋)
- 讜言直聲(意思解釋)
- 黑不溜秋(意思解釋)
- 吳下阿蒙(意思解釋)
- 通今達古(意思解釋)
- 兵戎相見(意思解釋)
- 閑情逸趣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知往鑒今(意思解釋)
- 念茲在茲(意思解釋)
- 輕重緩急(意思解釋)
- 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(意思解釋)
- 歐風美雨(意思解釋)
- 茍合取容(意思解釋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釋)
- 縱橫四海(意思解釋)
※ 煎豆摘瓜的意思解釋、煎豆摘瓜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讓:推辭,拒絕。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 |
經幫緯國 | 經、緯:本指絲織物的縱線和橫線,引申為治理、規劃;邦:國家。指治理國家。 |
老實巴交 | 形容人規規矩矩,謹慎膽小的樣子。 |
死要面子 | 指特別愛惜自己的顏面。 |
青山綠水 | 泛稱美好山河。 |
漏洞百出 | 漏洞:不周密的地方;百出:形容出現次數很多。破漏的地方非常多。比喻說話、寫文章或做事破綻很多。 |
頭面人物 | 指在社會上有較大名聲或勢力的人(多含貶義)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種借口推托、阻撓。 |
朝令夕改 | 早上發的命令;晚上就改變。形容政令多改;使人民無所適從。 |
遁入空門 | 遁:逃遁;空門:指佛教,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。指出家。避開塵世而入佛門。 |
半吊子 | 膚淺的人。形容不通情理,說話隨便,舉止不沉穩的人。 |
暴取豪奪 | 豪:強橫。用暴力劫奪。 |
進道若退 |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。 |
色中餓鬼 | 比喻極其貪色的人。 |
目眩心花 | 眩:眼花;花:模糊不清。眼花繚亂,心神迷亂。 |
不治之癥 | 治不好的病、絕癥。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、錯誤。 |
生公說法 | 生公:晉末高僧竺道生,世稱生公。竺道生解說佛法,能使頑石點頭。比喻精通者親自來講解,必能透徹說理而使人感化。 |
道山學海 | 道、學:學問。學識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學識淵博。 |
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 | 諸葛亮: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。比喻人多智廣。 |
分門別類 | 門:類;別:區別。根據事物的特征分類。 |
亡命之徒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古里古怪 | 怪異、奇特。 |
屢試不爽 | 屢次試驗都不錯。 |
一剎那 | 剎那:梵文ksana的音譯。指十分短促的時間。 |
駕輕就熟 | 駕:趕馬車;輕:指輕便的車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駕著輕便的車走熟悉的路。比喻辦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進進出出 | 走進走出,穿進穿出。 |
慌不擇路 | 勢急心慌,顧不上選擇道路。 |
暴露無遺 | 暴露:顯露;顯現;遺:遺漏。全部、徹底地暴露了出來;沒有絲毫遺漏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