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口孺子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黃口:兒童;孺子:小孩子。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。
出處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3回:“朕用兵老矣,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耶!”
例子似你這等黃口孺子,定然不認得,吾是西歧大將軍南宮適。(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八十四回)
基礎信息
拼音huáng kǒu rú zǐ
注音ㄏㄨㄤˊ ㄎㄡˇ ㄖㄨˊ ㄗˇ
繁體黃口孺子
感情黃口孺子是貶義詞。
用法聯合式;作主語、賓語;含貶義,常用以譏諷別人年幼無知。
近義詞黃口小兒
英語babes and sucklings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止戈為武(意思解釋)
- 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(意思解釋)
- 神出鬼入(意思解釋)
- 玉卮無當(意思解釋)
- 貧賤不能移(意思解釋)
- 到此為止(意思解釋)
- 安步當車(意思解釋)
- 一寸光陰一寸金(意思解釋)
- 目不斜視(意思解釋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釋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釋)
- 百步穿楊(意思解釋)
- 討價還價(意思解釋)
- 珍樓寶屋(意思解釋)
- 兵微將寡(意思解釋)
- 受益匪淺(意思解釋)
- 地丑德齊(意思解釋)
- 快人快語(意思解釋)
-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(意思解釋)
- 天網恢恢(意思解釋)
- 不在話下(意思解釋)
- 精明強干(意思解釋)
- 撥亂濟危(意思解釋)
- 不問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淺見薄識(意思解釋)
- 沉魚落雁(意思解釋)
- 天相吉人(意思解釋)
- 黃鐘毀棄,瓦釜雷鳴(意思解釋)
※ 黃口孺子的意思解釋、黃口孺子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實至名歸 | 實:實際的成就;至:達到;名:名譽;歸:到來。有了真正的學識、本領或功業,自然就有聲譽。 |
雙棲雙宿 | 宿在一起,飛在一起。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。 |
縫衣淺帶 | 寬袖大帶是古代儒者的服飾,借指儒者。 |
幫倒忙 | 指主觀上想幫忙,實際上卻起了反作用。 |
不二法門 | 不二:唯一的;法門:修行的門徑。修行者唯一的入道途徑。 |
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,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約,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。 |
簡明扼要 | 扼要:抓住要點。簡單明了;抓住要點。 |
主明臣直 | 主:君主。君主圣明,臣下也就正直。 |
大張旗鼓 |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(張:展開;鋪排;旗鼓: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;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。 |
雞胸龜背 | 凸胸駝背。 |
海水不可斗量 | 斗:量器。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計量的。常與“人不可貌相”連用;比喻不能憑人的相貌或現狀來測量他的品格、才能或未來。 |
孝子賢孫 |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孫。泛指有孝行的子孫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據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適當官職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共商國是 | 國是:國事;國家的大政方針。共同商量國家的政策和方針。 |
便還就孤 | 就撤回到我這里.。 |
身敗名裂 | 地位喪失;名聲敗壞。現在也形容干了壞事;遭到徹底失敗。 |
散言碎語 | 猶言閑言碎語。 |
子繼父業 | 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。 |
不可告人 | 不能告訴別人。多指見不得人的不光明、不正當的用心或行徑。 |
樂以忘憂 |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。 |
飛蛾撲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蟲。飛蛾撲到火上。比喻自尋死路;自取滅亡。 |
束身受命 | 束身:約束自身,不放縱。比喻投案。指投案歸順過去以后、聽從命令。 |
淺見薄識 | 淺見:膚淺的見解。形容見聞不廣,知識貧乏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黃色。臉色像泥土的顏色一樣。形容非常恐懼的樣子。 |
橫拖倒扯 | 猶橫拖倒拽。 |
勿謂言之不預 | 不要說事先沒有說過,表示事前已講明白。 |
恩重如山 | 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;形容恩義極為深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