劌心怵目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見“劌目怵心”。
出處梁啟超《飲冰室詩話》七:“狄平子以所著《平等閣筆記》見寄,記述兩年來都中近事,字字令人劌心怵目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guì xīn chù mù
注音ㄍㄨㄟˋ ㄒ一ㄣ ㄔㄨˋ ㄇㄨˋ
繁體劌心怵目
感情劌心怵目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賓語;指觸目驚心。
近義詞劌目怵心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志滿意得(意思解釋)
- 揚幡擂鼓(意思解釋)
- 廣闊天地(意思解釋)
- 慌里慌張(意思解釋)
- 親上成親(意思解釋)
- 語重心長(意思解釋)
- 斷香零玉(意思解釋)
- 斗水活鱗(意思解釋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釋)
- 迭床架屋(意思解釋)
- 汗馬功勞(意思解釋)
- 踵武前賢(意思解釋)
- 各人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(意思解釋)
- 奮起直追(意思解釋)
- 圖窮匕見(意思解釋)
- 豐功偉績(意思解釋)
- 戰不旋踵(意思解釋)
- 移日卜夜(意思解釋)
- 寥寥無幾(意思解釋)
- 陰陽怪氣(意思解釋)
- 息息相關(意思解釋)
- 腹心相照(意思解釋)
- 拳頭產品(意思解釋)
- 近在咫尺(意思解釋)
- 丹書鐵契(意思解釋)
- 心猿意馬(意思解釋)
- 亡羊補牢(意思解釋)
- 患難見真情(意思解釋)
※ 劌心怵目的意思解釋、劌心怵目是什么意思由字典網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在此一舉 | 在:在于,決定于;舉:舉動,行動。指事情的成敗就決定于這一次的行動。 |
以文亂法 | 文:指儒家的經典。引用儒家的經典,非議國家法令。 |
此一時彼一時 | 指時間不同,情況亦異,不能相提并論。 |
見風是雨 | 比喻只看到一點跡象,就輕率地信以為真 |
聾者之歌 | 聾者學人唱歌,卻聽不到歌聲,無以自樂。形容模仿別人的行為,實際上并不了解其中真義。 |
嫁狗隨狗 |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。 |
痛定思痛 |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讓人震撼;也讓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靜。 |
形影相顧 | 形:形體;影:身影。孤身一人,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。形容無依無靠,非常孤單。 |
銷聲匿跡 | 不出聲;不露面。形容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。銷:消失。 |
角巾素服 | |
衣錦還鄉 | 衣:穿;錦: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。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;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。 |
難上加難 | 難:不容易。形容極端的難度。 |
拔苗助長 |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急于求成,反而壞事。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惡醉強酒 | 強:硬要。怕醉卻又猛喝酒。比喻明知故犯。 |
立竿見影 | 立起竿子馬上就可以見到竿的影子。比喻立見功效。 |
卑鄙齷齪 | 齷齪:骯臟。品行惡劣下流。 |
時運亨通 | 指時運好,諸事順利。 |
密鑼緊鼓 | 鑼聲緊,鼓點密。戲曲開臺前的一陣節奏急促的鑼鼓。比喻為配合某人的上臺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氣氛、聲勢。 |
坐以待斃 | 待:等待;斃:死。坐著等死。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。 |
當頭棒喝 | 當頭:迎頭;喝:大聲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語。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用棒迎頭一擊;或大喝一聲;以考驗對方的領悟程度。現在泛指使人震動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足不出門 | 同“足不出戶”。 |
歡聚一堂 | 歡樂地聚集在一起。 |
力屈道窮 | 屈:竭,窮盡;道:途徑,辦法;窮:盡。力量辦法都已窮盡。 |
頭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
經國之才 | 指治理國家的才干。 |
除惡務本 | 鏟除惡勢力,必須杜絕根本。 |
寒木春華 | 寒木不凋,春華吐艷。比喻各具特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