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以群分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én yǐ qún fēn
基本解釋人按照其品行、愛好而形成團體,因而能互相區(qū)別。指好人總跟好人結(jié)成朋友,壞人總跟壞人聚在一起。
出處《易·系辭上》:“方以類聚,物以群分,吉兇生矣。”
人以群分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期,齊宣王要辯士淳于髡推薦賢士,他一天就推薦七個,宣王感到驚訝,問是不是在濫竽充數(shù)。淳于髡說:“鳥有鳥類,獸有獸類。只能到山上才能采到柴胡,這就是物各有類,我經(jīng)常與賢人打交道,因此可以為您推薦更多的賢人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人以群分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稀里嘩啦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13回:“三更時候,又趕上大風大雨,只聽得稀里嘩啦,那黃河水就像山一樣的倒下去了。” |
醋海翻波 | 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一夕一朝 | 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謂:臣弒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。” |
惜指失掌 | 《南史 阮佃夫傳》:“佃夫拂衣出戶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心直口快 | 元 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,哥哥是好人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路無拾遺 | 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孔子初仕為中都宰,中都魯邑制為養(yǎng)生送死之節(jié),長幼異食、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、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、路無拾遺、器不雕偽,……” |
供不應求 | 《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(guān)行》:“現(xiàn)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,每天生產(chǎn)一至二噸,供不應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