狡兔死,良狗烹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ǎo tù sǐ,liáng gǒu pēng
基本解釋烹:燒煮。兔子死了,獵狗就被人烹食。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。
出處《韓非子 內儲說左下》:“狡兔盡則良犬烹,敵國滅則謀臣亡。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飛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”
狡兔死,良狗烹的典故
春秋末期,楚國的范蠡和文種到越國去做官,輔佐被吳王夫差打敗的勾踐,他們發奮圖強,終于使越國強大,最后滅了吳國。范蠡深知勾踐的為人就到齊國隱姓埋名經商,他寫信勸文種離開說: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。文種不信后被勾踐所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狡兔死,良狗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” |
揚眉吐氣 | 唐 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何惜階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揚眉吐氣,激昂青云耶?” |
阿諛奉承 | 明 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卻小器易盈,況且是個小人,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。” |
鐵郭金城 | 清·馮桂芬《公啟曾協揆》:“大軍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聲威;大軍不至,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無法無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,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。” |
楊柳依依 | |
明爭暗斗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兩方明爭暗斗,各不相讓,一天利害一天,鬧成所謂‘府院之爭’。” |
危急關頭 |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對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。” |
主明臣直 | 明·張居正《帝鑒圖說》上篇:“妾聞主明臣直,今魏征直,由陛下之明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