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qiú shèn jiě
基本解釋甚:很;解:了解;理解。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;只求了解一個大概?,F多指學習、辦事等不認真;不求深入了解。
出處晉 陶潛《五柳先生傳》:“不慕利,好讀書,不求甚解,每有會意,便欣然忘食?!?/p>
陶淵明十八歲那年為自己寫了一篇文章,取名《五柳先生傳》。陶淵明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: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,也不清楚他的姓名。他的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,因而就以“五柳”作為自己的號了。先生喜愛閑靜,不多說話,也不羨慕榮華利祿。很喜歡讀書,似對所讀的書不執著于字句的解釋;每當對書中的意義有一些體會的時候,便高興得忘了吃飯。生性愛喝酒,可是因為家里貧窮,不能常得到酒喝。親戚朋友知道我這個情況,所以時常備了酒邀我去喝。而我呢,到那里去總是把他們備的酒喝光。
不求甚解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求甚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見力不足者,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?!?/td>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?!?/td>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正身明法 | 《晉書 元帝紀》:“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,正身明法,抑齊豪強,存恤孤獨,隱實戶口,勸課農桑?!?/td>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?!?/td> |
漚沫槿艷 | 《太平廣記》第351卷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沫槿艷,不必多懷?!?/td> |
詐奸不及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七回:“正在五岳樓下來,撞見個奸詐不及的,把娘子攔住了不肯放?!庇值谖迨兀骸澳菑P帶將許多詐奸不及的三二十人,逕入家里,來宅子后看了,便要發遣我們出去,他要來住?!?/td> |
骨肉之親 | 閩劇《釵頭鳳》:“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?!?/td> |
討價還價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三巧問了他討價還價,便道:‘真個虧你些兒?!?/td> |
流里流氣 | 路遙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38章:“一些農村姑娘羞羞答答在照相攤前造作地擺好姿勢,等待城里來的流里流氣的攝影師按快門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