秣馬厲兵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ò mǎ lì bīng
基本解釋磨好兵器,喂好馬。形容準備戰斗。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
秣馬厲兵的典故
春秋時期,秦國、晉國聯合圍攻鄭國,鄭國派大臣燭之武單獨與秦國結盟,按約秦國派杞子、逢孫和楊孫率軍駐在鄭國,秦國退兵。杞子派人偷偷回國要秦穆公出兵,秦軍就大舉進攻,鄭國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國,秦國只好攻打滑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秣馬厲兵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暈頭轉向 | 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兒子居然變了,而且變得這么快!”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。” |
天涯海角 | 唐 呂巖《絕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見人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有權有勢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從來有權有勢的,多不得善終,都是如此。” |
挖空心思 |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今此賊挖空心思,用到如許密計,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。” |
敗俗傷風 | 參見“敗俗傷化”。 |
鴻儒碩學 | 《晉書·儒林傳序》:“鴻儒碩學,無乏于時。” |
連珠炮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4回:“高廉引了人馬,急去追趕,忽聽得山坡后連珠炮響,心中疑惑,便收轉人馬回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