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思遠慮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ēn sī yuǎn lǜ
基本解釋謀劃周密,老虎長遠。指計劃周到,具有遠見。
出處《后漢書·孝和孝殤帝紀》:“先帝即位,務休力役,然猶深思遠慮,安不忘危,探觀舊典,復收鹽鐵,欲以防備不虞,寧安邊境。”
深思遠慮的典故
漢朝時期,漢哀帝的老師師丹為人廉正守道,深得皇帝的信任,在改革幣制問題上他認為時機不成熟,國弱民貧會引起惡性循環。由于他曾得罪丁太后及傅太后,因而被認為不支持改革。申咸為他求情說此事師丹欠深思遠慮,但不應治罪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深思遠慮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戒驕戒躁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戒驕戒躁,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。” |
弦外之響 |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四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外之味,弦外之響。”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。” |
命中注定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這是我命中注定,該做他家的女婿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
明爭暗斗 | 馮玉祥《我的生活》:“于是兩方明爭暗斗,各不相讓,一天利害一天,鬧成所謂‘府院之爭’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