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寄死歸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ēng jì sǐ guī
基本解釋寄:暫居。生似暫寓,死如歸去。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。
出處《淮南子·精神訓》:“生:寄也;死:歸也。”
生寄死歸的典故
傳說上古時期,大禹治水有功而成為華夏領袖。一次他去南方省份巡視,與隨從坐船到江心,突然一條黃龍把船托到半空,船上的人頓時五色無主。大禹則大笑道:“我受命于天,竭力而勞萬民。生,寄也;死,歸也。”黃龍見嚇不到大禹,于是就倉皇而逃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生寄死歸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渾然一體 | 《二程遺書》第二卷上:“學者須先識仁。仁者,渾然與物同體。義、禮、知、信皆仁也。” |
長噓短氣 | |
脆而不堅 | 毛澤東《改造我們的學習》:“華而不實,脆而不堅。” |
目光短淺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一章:“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。” |
長夜之飲 | 《史記·滑稽列傳》:“齊威王之時喜隱,好為淫樂長夜之飲。” |
暴發戶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書,咱伺候過多少,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,在咱面上混充老爺!” |
富貴驕人 | 《陳書 魯悉達傳》:“悉達雖仗義任俠,不以富貴驕人。” |
想望豐采 | 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數陳讜論,中外想望豐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簡明扼要 | 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當簡明扼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