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地隨時的成語故事

拼音suí dì suí shí
基本解釋見“隨時隨地”。
出處清·魏源《圣武記》第一卷:“居近琿春之庫爾喀人,分駐佐領,隨地隨時編丁入軍籍,統稱為吉林之兵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隨地隨時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隨地隨時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題萬里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 |
卑諂足恭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五宗世家》:“彭祖為人巧佞、卑諂足恭而心刻深。” |
拂袖而去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2卷:“師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|
風流才子 | 唐 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清潤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風流才子多春思,腸斷蕭娘一紙書。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肝膽過人 |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偶一為之 | 宋 歐陽修《縱囚論》:“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,可偶一為之爾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