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之高閣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ù zhī gāo gé
基本解釋捆起來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著不用。
出處《晉書 庾翼傳》:“此輩宜束之高閣,俟天下太平,然后議其任耳。”
束之高閣的典故
庚翼是東晉人,他從小就有過人的才智和遠大的志向,作戰中屢立奇功,被封為都亭侯,官至征西將軍。與他同時代的殷浩也很有才能,而且長于高談闊論,20歲的時候,就出了名,后來做了揚州的刺史,不久又調任建武將軍,都督揚、豫、徐、兗、青五州的軍事,但是在討伐放昌和洛陽敵人的戰役中,卻屢打敗仗,被革了職。后來有人向庚翼建議,讓殷浩重新出來做官,庚翼對此不以為然,他認為殷浩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清談家,只會高談闊論,而沒有真才實干,于是帶著鄙夷的神情說:“他像無用之物一樣,只好把他捆起來放到高樓上去,等到天下太平后,再來考慮任用他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束之高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抱頭鼠竄 | 宋 蘇軾《代侯公說項羽辭》:“夫陸賈,天下之辯士,吾前日遣之,智窮辭屈,抱頭鼠竄,顛狽而歸,僅以身免。” |
繩之以法 | 漢 馮衍《上疏自陳》:“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,繩之以法則為罪,施之以德則為功。” |
一夕一朝 | 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謂:臣弒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。” |
五花大綁 | 李季《王貴與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順著捆來橫著綁,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。” |
有膽有識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絕世聰明,有膽有識,今年也是七歲,可憐有才無命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野心勃勃 | 清 陳天華《獅子吼》:“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。” |
惡衣惡食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 |
一塌糊涂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與其顧惜場面,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