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窮水盡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ìn
基本解釋山和水都到了盡頭;已沒有路可走。比喻陷入絕境。
出處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李八缸》:“茍不至山窮水盡時,勿望給與也。”
山窮水盡的典故
公元1167年,南宋大詩人陸游因力主抗金被免職,回到老家山陰鏡湖旁居住。一次他到附近的山西村游訪,他即興作詩《游山西村》:“莫笑農家臘酒渾,半年留客足雞豚。山窮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山窮水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釋車下走 |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行數百數,以駒為不疾,奪轡代之;御可數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” |
盡信書不如無書 | 語出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陸九淵《政之寬猛孰先論》:“鳴呼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” |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3回:“這是送上門的。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,過這村,就沒這店了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時至運來 | 南朝 宋 顏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時至運來,當在三五。”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《尚書 大禹謨》:“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” |
指手劃腳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問起根由,毛潑皮指手劃腳,剖說那事。” |
黑天半夜 | 馬烽《三年早知道》:“一個老漢說:‘黑天半夜怕什么!紅星社不會有人來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