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癥下藥的成語故事

拼音duì zhèng xià yào
基本解釋癥:病癥;下藥:用藥。醫(yī)生針對病人的病情開方用藥。比喻針對具體情況;采取具體有效措施。
出處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41卷:“克己復禮,便是捉得病根,對證下藥。”
對癥下藥的典故
華陀(tuó)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醫(yī)學家,他精通內、外、婦、兒、針灸(jiǔ)各科,醫(yī)術高明,診斷準確,在我國醫(yī)學史上享(xiǎng)有很高的地位。
華陀給病人診療時,能夠根據不同的情況,開出不同的處方。
有一次,州官倪(ní)尋和李延一同到華陀那兒看病,兩人訴說的病癥(zhèng)相同:頭痛發(fā)熱。華陀分別給兩人診了脈后,給倪尋開了瀉藥,給李延開了發(fā)汗的藥。
兩人看了藥方,感到非常奇怪,問:“我們兩人的癥狀相同,病情一樣,為什么吃的藥卻不一樣呢?”
華陀解釋說:“你倆相同的,只是病癥的表象,倪尋的病因是由內部傷食引起的,而李延的病卻是由于外感風寒,著了涼引起的。兩人的病因不同,我當然得對癥下藥,給你們用不同的藥治療了。”
倪尋和李延服藥后,沒過多久,病就全好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對癥下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打腫臉充胖子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十章:“打腫臉充胖子,你還知道羞恥不?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
兵無常勢 | 先秦 孫武《孫子 虛實》:“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,避高而趨下;兵之形,避實而擊虛。水因地而制流,兵因敵而制勝。故兵無常勢,水無常形;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,謂之神。” |
九霄云外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這七寶盒中,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十羊九牧 | 《隋書 楊尚希傳》:“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一寸光陰一寸金 | 唐 王貞白《白鹿洞》:“讀書不覺已春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” |
節(jié)哀順變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喪禮,哀戚之至也;節(jié)哀,順變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 |
安眉帶眼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8回:“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,直須要我開口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