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何容易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án hé róng yì
基本解釋哪里說得上容易呀!常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。
出處漢 東方朔《非有先生論》:“吳王曰:‘可以談矣,寡人將竦意而覽焉?!壬唬骸稇颍】珊踉?!可乎哉!談何容易?’”
談何容易的典故
西漢時期,常侍郎東方朔極力反對漢武帝劃上林苑,提出耕戰強國的建議,沒有被采納。他只好寫《非有先生論》,虛構故事:非有先生在吳國做官三年,從不發表政見,吳王納悶。他列舉關龍逢及比干等進言被殺,臣下向君上進言真不容易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談何容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背腹受敵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無水戰之具,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,則我背腹受敵?!?/td> |
自己人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自己人之間,什么臭架子、壞脾氣都行;笑容愈親密,禮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?!?/td> |
苦思冥想 | 巴金《創作回憶錄 關于<激流>二》:“我拿起筆從來不苦思冥想,我照例寫得快,說我‘粗制濫造’也可以,反正有作品在。” |
不到黃河心不死 | 清 蔣士銓《空谷香 虎窮》:“我一路何等勸你,你這樣人,不到黃河心不死,還說什么親戚!” |
心急如焚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7回:“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沒法的事,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?!?/td>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?!?/td> |
發號施令 | 《尚書 冏命》:“發號施令,罔有不臧?!?/td> |
粗服亂頭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容止》:“裴令公有俊容儀,脫冠冕,粗服亂頭皆好。時人以為玉人?!?/td> |
女扮男裝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66回:“及至此時,才想起他原是女扮男裝?!?/td> |
不置可否 |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無所可否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