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guǎn sān qī èr shí yī
基本解釋不顧一切,不問是非情由。
出處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左手交銀,右手交人,若三日沒有來時,老身也不管三七二十一,公子不公子,一頓孤拐打那光棍出去。”
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,蘇秦主張合縱抗秦,張儀主張連橫事秦。一次,蘇秦到了齊國都城臨淄,見到了齊宣王,進行游說抗秦。齊宣王談到齊國的兵力不足時,蘇秦說,都城臨淄有七萬戶,我私自計算了一下,每戶按3個男子服役,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兵,抗秦的兵源,用不著再往別處征兵,僅臨淄一城,就足夠了。
蘇秦的這個算法,顯然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,全城不可能達到每戶都出3個男子當兵。即使男子,也不一定都能從軍,因為還有老、幼、病、殘在內(nèi)。
后來,人們把“不管三七二十一”作為譏喻的貶義詞來相傳,并且在含意上有所擴展,成了不問是非情由,不分青紅皂白,蠻干、愣頭青的同義俗語而應用在社會生活方面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管三七二十一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杯蛇幻影 | 《花月痕》第五回:“杯蛇幻影,鬼蜮含沙。縈愁緒以回腸,蔓牽瓜落;拭淚珠而洗面,藕斷絲長。” |
故家喬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說:“故家喬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這燈,我縣里沒不第二副。’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以身試法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尊傳》:“明慎所職,毋以身試法。” |
九霄云外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這七寶盒中,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。” |
經(jīng)緯天下 |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普施明法,經(jīng)緯天下,永為儀則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節(jié)哀順變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喪禮,哀戚之至也;節(jié)哀,順變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 |
酒能亂性 | 清·無名氏《說呼全傳》第16回:“酒能亂性,色是敗真。財乃致命,氣動殺身。” |
形影相吊 | 三國 魏 曹植《上責躬詩表》:“形影相吊,五情愧赧。” |